【大纪元2023年08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香港成为中共病毒疫情下,最后一批解除防疫限制的地方之一。疫情后政府标榜经济复苏、社会复常,但市民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夜生活人数减少,访港旅客人数亦未追回疫情前水平,多项数据显示香港经济堪忧。
海外旅客恢复不到一半
今年2月,香港与大陆全面通关,港府撤销所有来往两地的出行前检测要求,但当时仍然维持从海外或台湾来港人士的出发前检测要求,到4月1日方取消所有抵港旅客入境香港的检测要求。

相比其他国家在2022年已经陆续放宽及解除对旅客的疫苗接种、检测要求限制,香港明显落后,4月至6月的外地旅客访港人数,与疫情前数年的同期相比,恢复一半不到。
今年6月,从大陆及澳门以外地区访港的旅客达50.78万人,是疫后新高,但仍然未及疫情前2016至2019年同期约102万人的一半。
以香港高级酒店半岛酒店为例,入住率在疫后仍然未恢复到疫前水平。半岛酒店母企大酒店(00045)行政总裁郭敬文8月3日称,疫情前半岛酒店的入住率有六至七成,现时只有逾四成,生意尚未完全复苏。半岛酒店入住率今年第一季为39%,去年同期仅为9%,但到今年第二季仍然只有44%。

至于香港旅客最大的单一来源地——中国大陆,疫后只是比疫前同期恢复最多约一半。今年2月全面通关后,大陆旅客从前一个月的28.1万人,飙升至111万,到4月创下高峰,共有230.86万大陆旅客入境,但是之后的5、6月下跌至228.59万及215.51万人。
酒吧、食肆、零售生意未追回疫情前
香港持牌酒吧会所联会创会会长梁立仁上月底曾经称,年初放宽防疫措施及与大陆通关后,业界一度出现小阳春,但3月至今生意跌幅大,相信同港人“报复式旅行”未有停止有关。
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香港酒吧的收益近期最高的月份,为去年12月的1.27亿元。当时正值圣诞节假期及政府在12月底取消疫苗通行证,之后的2023年1、2月皆下滑至1.06亿元水平,不过在2月同大陆全面通关后,一度上升至4月的1.24亿元;但随后再回落。

虽然酒吧生意在全面通关后,比疫情期间大大改善,但仍然未能恢复到疫前同期的水平。以6月为例,酒吧的收益有1.21亿元,但2018年及2019年同期,数字分别为1.67亿元及1.43亿元。

以全部食肆计算,生意在取消疫苗通行证后,加上西方及农历新年的2023年1月,登上近期高峰的近96亿元。不过比往年1、2月的传统旺季,仍然有所差距,2018年的1、2月食肆收益有101.75亿元及99.41亿元;2019年同期则为108.67亿元及100.29亿元。


香港食肆经历1月的复苏后,之后的收益回落,到6月仍然维持在90亿元左右,比疫情前的2018及2019年同期的96.25亿元及95.54亿元少。
零售业方面,政府统计处数字显示今年的表现仍然比疫前差。今年1至6月的香港零售业销货价值,仍然追不上疫前。2018及2019年上半年(1至6月)的每月平均零售业销货价值分别为413亿元及402亿元,但今年只有342亿元。

第二季GDP仅增长1.5%
政府在7月31日公布的第二季本地生产总值(GDP)预先估计数字,按年增长1.5%,远低于市场预期,并比第一季的2.9%放缓,实质本地生产总值较第一季下跌1.3%。政府表示,由于来自外部的商品需求仍然疲弱,整体货物出口继续大跌;另外在金融状况收紧下,整体投资开支录得轻微下跌。
不过,在旅客和零售等数据经过近半年仍然追不上疫情前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声称,访港旅游业和私人消费在今年余下时间将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