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04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明儒报导)近日轰动韩国的“江南补习班一条街毒品饮料”事件,被披露出是由在中国的电话诈骗犯罪组织从半年前开始策划的犯罪行动,近日韩国警方公布了该事件的详细调查结果。
在中国谋划犯罪 利用国际快递邮寄作案工具
韩国警方4月18日表示,被怀疑为该事件中介的韩国人李某(25岁)去年10月中旬曾前往中国,加入当地的电话诈骗组织。警方从多名嫌疑人处获得了李某在宿舍等地谋划犯罪行动的口供,而除李某之外,还存在其他上层。
根据调查,李某在中国期间,委托此前的同学吉某(25岁)制造并邮寄掺毒饮料,并委托金某(39岁)安装手机号码转换器,将自中国拨打至韩国的海外号码转为显示韩国手机号。
经过多时筹划后,今年3月22日,吉某购买在韩国销售的高人气中国牛奶,25日在仁川住处收到朴某(35岁)寄来的10克冰毒。而朴某是从另一名中国人李某(32岁)处收到邮寄毒品的指示。
而中国人朴某(39岁)从中国购买饮料空瓶、标签和促销品等物品后通过国际快递邮寄到吉某处,吉某于4月1日在家中勾兑了100瓶掺有毒品的饮料。
警方对此解释称,“可能是认为在韩国制作的风险较大……因此从策划到准备,都在中国当地进行。”
招聘临时工发放饮料 收集联系方式
该组织的另一名共犯在3月31日—4月2日,通过招聘网站以每天15万~18万韩元的高薪招聘临时工。
3日,吉某通过快递将饮料从原州寄到首尔,收到饮料的临时工两人一组,前往江南大峙洞补习班一条街,从3日下午4点52分到晚上9点左右分发毒品饮料,以问卷调查的名义收集学生和家长的联系方式。
第二天中午11点10分到12点4分左右,他们通过收集到的电话号码,向6名学生和家长拨打威胁电话或发送信息,以学生吸毒为由,索要金钱,但均未遂。
有家长透露,来电者操着中国朝鲜族的口音,但目前尚未有可提供证明的录音。
9人喝下超剂量含毒饮料 存在高风险
根据警方目前判断,100瓶掺有毒品的饮料中,18瓶被分发给学生和家长,其中8瓶被9名受害者喝下,而36瓶未开封的饮料被警方没收,44瓶被销毁,2瓶被临时工喝下。
据调查,该组织在每瓶饮料中掺入0.1克冰毒,而冰毒一般一次用量为0.03克,如果喝完饮料,相当于注射了一般用量3.3倍的冰毒。
警方指出,未成年人如果一次注射剂量达3.3倍的冰毒,即使未造成永久性损伤,也会导致急性中毒,引发精神错乱、丧失记忆力等损伤。
警方将以《毒品管理法》第58条(向未成年人提供毒品)、“加入犯罪集团活动”、“犯罪团体组织罪”、“电子通信事业法”、“恐吓未遂”等嫌疑移送该组织成员,而被捕的成员全部承认了嫌疑。
警方取消了韩国人李某的护照效力,并表示继续追踪未被检举的嫌疑人,对身处中国的上层负责人发出逮捕令,同时要求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并要求中国公安当局进行国际合作调查。◇
责任编辑:杨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