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闲逸高雅的情志

作者:古峰
“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也许诗中描述的春天与承平之日就在那不远的前方。(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6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邵雍(1012─1077年),北宋易学大家,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曾师从李之才(字挺之),研习《河图》、《洛书》、《周易》、《八卦》,学有大成,洞彻古今,著有《梅花诗》预言后世近千年变迁,实为北宋之奇才。程颢曾经赞叹,“尧夫(邵雍字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邵雍平时为人处世谦和有礼,闲逸高雅,亦为人所称道。

终身不曾入朝为官

邵雍与富弼早相知。宋仁宗年间,富弼出任宰相,推荐邵雍入朝为官,但是邵雍推辞不仕。后来朝廷要求举荐天下隐逸贤能,富弼又一次推荐邵雍,被邵雍再次拒绝。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邵雍第三次拒绝了朝廷的征召。

邵雍终身不曾入朝为官,身怀绝世之才学,过着躬耕稼穑的生活,怡然自得。他曾做诗道,“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断送落花安用雨,装添旧物岂须春?幸逢尧舜为真主,且放巢由作外臣。六十病夫宜揣分,监司何用苦开陈。”(《诏三下答乡人不起之意》)(“巢”指巢父,上古高士,尧帝曾将帝位禅让给巢父,巢父不受。“由”指许由,尧帝也曾将帝位禅让给许由,被许由拒绝。)

邵雍像。(公有领域)

贫不能娶

姜愚(字子发)和张仲宾(字穆之)同为太学博士,二人都拜邵雍为师,一天他们对邵雍说起娶妻之事(当时邵雍45岁,仍没有娶妻)。邵雍回答说,自己是因为家里太穷,娶不起。姜子发说,他有个同学名王允修,妹妹非常贤惠,自己愿意从中做媒。张仲宾则说,自己愿意准备聘礼。邵雍欣然应允,年过45方才娶妻生子。

好友集资建“安乐窝”

邵雍虽然德高望重,与他交往的也有很多名流大儒(如司马光、富弼、吕公著、张载、程颢、程颐等),但一直过着简单的生活。后来,王宣徽(洛阳府尹)、富弼、司马光等诸公一起凑钱,在洛阳为邵雍买了一所庄园,请他来居住,邵雍欣然前往,取名“安乐窝”。宅契仍然在司马光名下,园契在富弼名下,庄契在王宣徽名下。之后邵雍做诗一首,其中提到“重谢诸公为买园,洛阳城里占林泉。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余家争出钱”,以此来表达对各位亲朋故旧的感激之情。

五乐与五喜

邵雍还有一首《喜乐吟》,写的是他居住在洛阳的感受——

生身有五乐,居洛有五喜。
人多轻习常,殊不以为事。
吾才无所长,吾识无所纪。
其心之泰然,奈何人了此。

这里的“五乐”是指——乐生中国,乐为男子,乐为士人,乐见太平,乐闻道义。而“五喜”是指——喜见善人,喜见好事,喜见美物,喜见嘉景,喜见大礼(盛大的礼乐)。邵雍生在东土大宋,又逢太平之世,专心于大道之学,学有所成,真是可喜可贺。

每年的春秋时节,洛阳气候宜人。邵雍经常乘坐一辆小车出行。人们看到是邵先生来了,都急忙出门相迎,欢喜地说:“我家先生来了。”还准备饭菜,请先生留下,家里无论有什么矛盾,都讲给邵先生听,先生则帮他们一一化解。有些人家,仿照邵雍家宅的样式,造了房子,专供先生来居住,命名为“行窝”。据说,当时洛阳城里这样的“行窝”有十几家。邵雍曾作《小车行》一首,“喜醉岂无千日酒,惜春还有四时花。小车行处人欢喜,满洛城中都似家。”

但是,邵雍也不是什么场合的宴会都出席,比如他写的《四事吟》就提到——“会有四不赴,时有四不出”。其中“四不赴”指“公会”(官宴)、“生会”、“葬会”、“醵会”(酒会)不参加。“四不出”则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不出门。

邵雍的学问通天彻地,为人却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饰荣华。下面就再来看看他的传世名作《梅花诗》的最后几句,“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也许诗中描述的春天与承平之日就在那不远的前方。

资料来源:《宋史》《邵氏闻见前录》《伊川击壤集》《宋人轶事》

——转自正见网

(点阅【经典历史故事】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话可大有来历,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励学篇》中的诗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连皇帝为读书代言呢!那么,皇帝的话准不准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个风流儒雅、诗情画意的时代,文人辈出,也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宋祁,因为两首诗词,竟然决定了他传奇的命运!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想评选出个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选,在历史上就争议颇多。不过对于谁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无异议,此人正是誉满天下的关汉卿。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说起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为美食写诗做赋。今天让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 他以通俗的诗歌引领了一个时代,又以诗歌缔结一朝传奇。他成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标,也成为佛门史载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愿:当佛陀下世时,他要随慈氏下世,经历劫难,成就无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当朝的文笔,在未来世专颂转法轮。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当年苏辙为了感念巢谷,写下《巢谷传》,说他死于岭南。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过唯一能证明的就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