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an kāng mai yao ,zhōu shu ru zhī 。
韩康卖药,周术茹芝。
ㄏㄢˊㄎㄤ ㄇㄞˋㄧㄠˋ,ㄓㄡ ㄕㄨˋㄖㄨˊㄓ 。
韩康卖药,周术茹芝。
【注释】
(1)韩康:字伯休,东汉京兆霸陵(今陕西西安东北)人。出身名门望族,但隐姓埋名,以卖药维生,是位才德兼备的隐士,后来隐居霸陵山中。
(2)周术:字符道,秦末汉初人。人称甪(ㄌㄨˋ)里先生,与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传说曾是秦朝博士,他们品性高洁,为避乱世,隐居商山。四人来到商山时都已是须眉皓白的老人,世人尊称“商山四皓”。
(3)茹芝:采芝为食。茹,吃。芝,紫芝草,又称商芝草、全芽子,为蕨类植物,嫩茎呈紫红色,叶芽蜷曲,春季长出嫩茎,趁鲜嫩时采下晾干,可储存长年食用。
【语译】
韩康借卖药隐姓埋名,周术隐居商山采紫芝为食。
【人物故事】
韩康
东汉韩康是京兆(长安)人,家世显赫,却经常到名山采药,于长安市贩卖,他的药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口不二价,有三十多年了。当时有个女子跟韩康买药,韩康坚守价格,不肯降价,女子生气的说:“你是韩伯休吗?就是不二价吗?”韩康叹气说:“我本想隐避姓名,如今连小女子都知道我,何必还用卖药来隐名呢?”于是遁入霸陵山中。朝廷屡次征召,韩康都不肯去,东汉桓帝就准备了厚礼来聘请他,使者奉命造访韩康,韩康不得已只好答应。他驾着自己的柴车,先于使者出发了。亭长以为朝廷征召的韩康会经过此地,正动员了人和牛修筑道路桥梁,等看到韩康戴着头巾坐柴车而来,以为是个老农夫,命人抢夺他的牛,韩康立即把牛解下来给他。一会儿使者到了,发现被夺去牛的老翁就是韩康,使者要上奏处死亭长,韩康说:“这牛是我给他的,亭长何罪之有?”使者才作罢。后来韩康在半路逃脱,终生隐居。
周术
据魏晋南北朝《高士传·四皓》记载,商山四皓都是黄河以北地方的人,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他们都修道正己,品性高洁,秦朝时就退居蓝田山。商山四皓在山中常以紫芝为食,并写了《紫芝歌》表明心志。歌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ye,ㄧㄝˋ)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高山树林茂密,深谷弯曲回旋;茂盛美好的紫芝草,可以解除饥饿。尧舜时代已太久远,我将归往何处?乘坐驾着四马的高车,地位显赫但有很大的忧虑。富贵令人畏惧,不如贫贱来得自由随意。)于是一起到商洛的深山隐居。等到秦朝败亡,汉高祖听闻他们的名声而征召,他们仍不肯去,隐匿于终南山(秦岭),不愿委屈自己。
《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宠幸戚夫人,本来要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找张良想办法,张良建议让太子谦恭的请来商山四皓。汉高祖见了这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大为惊异,说:“我多年来请求,你们都避而不见,如今为何和我儿交往呢?”四人都说:“陛下看轻士人,往往责骂,我们坚持义理,不愿受辱,所以逃避藏匿。听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人莫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效死,所以我们来了。”高祖告诉戚夫人说:“这四人辅佐太子,太子羽翼已成,难以更动了。”
不久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惠帝要封商山四皓为官,但是四人谢而不受,重回商山隐居。
(据《后汉书‧逸民列传‧韩康》、《遵生八笺‧历代高隐姓氏‧四皓》、《高士传·四皓》)
──转自正见网
(点阅【龙文鞭影】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
王钦若是个外貌瘦弱的宰相,党进是个肚子里没什么谋略的将军。曹景宗以生僻的韵字作诗,刘辉开启奇特险怪的文风。袁安雪天僵卧而不敢劳烦他人,狄仁杰望见白云孤飞而思念双亲。包拯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的家里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包拯的长媳崔氏。谢敷是有才德的隐士,宋景公是贤明的国君。在祖父、父亲被贬谪到黑龙江时,方观承还只是个少年,但他与兄长每年轮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亲,徒步往返万里。有一年,他辗转先去了浙江宁波,打算找一个富裕的亲戚借点钱再北上。都说水火无情,当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房子被大火无情的焚毁时,那种声嘶力竭的悲恸实在难以形容。可历史上,却记载了不少“反风灭火”的故事,它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大火并非无情之物。司空图预先挖好墓穴,沈彬的墓中有灯火等候。晋元帝以牛氏天下取代司马政权,氏仪改“氏”姓为“民”姓(一说改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