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给重点企业IPO 中共新举国体制遭批

人气 2243

【大纪元2023年10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易如报导)今年以来,大陆消费型企业IPO闯关的难度越来越大,A股获得上市资格的多为当局所称的重点领域企业。近年来习近平当局要求在中共领导下举国体制搞科技“创新”。分析认为,中共的“新举国体制”正因经济放缓而摇摇欲坠。

获A股IPO资格的多为当局认定的重点领域企业

今年以来,在A股申请上市的企业中,饮料制造商、咖啡馆和餐厅连锁店等公司几乎没有能获得上市资格的,而具有战略重要性行业的公司则大量上市募资。

以9月上市的4只股票为例,西安爱科赛博(688719)是与新能源有关的电气企业,江苏恒兴新材(603276)应用领域包括锂电池,中研股份(688716)面向市场为航空、新能源汽车等,盛科通信(688702)则是中国国内以太网交换芯片设计企业。

然而,这种上市企业结构并不被海内外投资者所看好。

9月28日,A股三大指数以涨跌互现结束了9月份行情。而整个9月份,A股三大指数悉数收跌,累计跌幅分别为0.30%、2.96%、4.69%。

根据统计数据,剔除2022年上市新股的总市值4.6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022年A股总市值减少16.21万亿元,以年中投资者数量2.06亿计算,去年大陆股民人均亏损7.87万元。

仅仅8月,外资就从中国股市撤出149亿美元资金。

中国的基准沪深300指数自1月份以来已下跌14%。中国股市跌跌不休,股民信心不足,当局提振股市信心的说法已成为笑话。

在科技领域遭西方遏制 习近平搞“新举国体制”

这种对所谓战略重要性行业的保护和大量投资,正是目前中共“新举国体制”的特点。

近年来,在习近平讲话和官方文件中,“新型举国体制”的提法密集出现。

为了应对关键核心技术遭“卡脖子”威胁,中共新型举国体制新的核心任务是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又强化中共对科技的领导。去年9月,中共中央深改委召开会议,称“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协同攻关。”

在习近平正式开启他的第三个任期之际,他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共在科技领域的全方位遏制。

今年中共两会上全国人大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重组科技部,目标是推动“新型举国体制”,整合资源。

习既要加强中共的领导,又要所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科技领域的专家认为,随着美中“科技战”不断加剧,拜登政府也在加紧“筑墙”并填补漏洞,在中短期内,中共的新举国体制可能仍无法助力中国实现战略技术的自给自足。

即便在中共大量投资、最看重的芯片领域,也不断传出知名科技企业的倒闭消息。

2021年7月,紫光集团宣布债务违约,随即宣布进行破产重整。这家曾经在半导体领域频频大手笔并购,几年前曾经扬言要买下台积电、美光的科技巨鳄,烧了几千亿人民币也没见成果。

专家:新举国体制撑不起中国经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卡内基中国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表示,专注于科技投资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科技相对于之前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规模非常小,二是投资科技并不一定会让你变得更富有——它必须在经济上可持续。”

现居加拿大的前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赖建平10月3日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举国体制想要撑起中国经济,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所谓科技投资、科技行业,它是智力密集型企业。智力密集型需要少数人经过很长时间的研发,才可能有成果,形成产业化,它不是人海战术所能解决的问题。要依靠科技产业带动,或者说挽救低迷的整体中国经济,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赖建平认为,举国体制是中共的一贯做法,就是不惜代价花老百姓的民脂民膏,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中共又要打肿脸充胖子,所以这些年来他们做了无数的利用举国体制做的事情,但是实际的成效是非常有限的。

赖建平说,资本是最知道什么东西是有钱赚的。要通过举国体制来创新,跟西方竞争,不改变它的科技创新体制,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让科技人员发挥他的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释放对最基础的科学研究的束缚,试图达到科技创新的意图、实现目的是基本没有可能的。

台湾工研院政策与区域研究组组长李冠桦10月4日受访时表示,短期来说,这些投资并无助于目前中国遇到的一些出口不顺、内需消费低迷的经济困境;长期来看,是否会撑起整体经济现在说还为时过早。最大的问题在于,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开放公平竞争的环境,举国体制导致的腐败问题,恰是未来能否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一个挑战,也是瓶颈。

他说,过往中国的产业发展往往大量运用国家补贴,加上人治的色彩太重,往往花费了庞大的资金,却事倍功半,成效非常有限。我们也看到诈欺骗补的弊端,各地产生很多烂尾的芯片厂等。

“中国目前提出所谓新的举国体制,习近平还是强调党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先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在这个前提下,那么会不会又出现外行领导内行,或是二线领导一线的问题,这将是中国能否有效率地创新,达到其战略目标的一个关键。”

李冠桦认为,中共解决“卡脖子”这个难题只是一个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要利用这个围堵的外部压力去建立一个更紧密、完整的一个自主产业链。

中共大基金三期陷困难 评论:举国体制摇摇欲坠

为对抗美国芯片禁令的封锁,中共当局发起第三轮规模达人民币3000亿元(约410亿美元)的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又称“大基金”),但《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透露,肩负规划任务的相关部门最近在募集上遭遇困难,原因是地方政府和国企因经济放缓而陷入财务压力,而投资端则因为必须考量美方制裁而绑手绑脚,加上大基金高管接连遭调查,让投资进度异常缓慢。

中国财政部是大基金一期和二期的最大出资者,分别提供44%和近15%的资金,其余资金则依赖地方政府和国企。不过有三位知情人士表示,负责大基金的工业和资讯化部门近期在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提出新目标时遭遇困难,因为这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正因经济放缓而陷入困境。

时政评论员李林一认为,中共的“新举国体制”正因为经济的放缓而摇摇欲坠。从本质上来说,当这个体制把资源集中在少数科技企业之上,而忽略其它企业的时候,已经使得经济运作的效率变低,并产生资源的浪费。再加上中国经济一直在下行,使得这种体制在将来更难以维持。

责任编辑:林锐#

相关新闻
【时事金扫描】川普急了 和中共单挑
快讯:为俄军作战 两中国公民在乌克兰被捕
中共河南人大副主任刘满仓被移送司法
江西省民政厅厅长李明生任上落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