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0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易如采访报导)COVID疫情在中国造成的感染大爆发期间,有一个特殊群体“两院院士”的高死亡数据无法被隐匿,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疫情的一个渠道。
“两院院士”是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共学术界享有最高的地位。目前,两院共有1,791名院士,分布在全国各省,并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统计上属于一个较理想的大样本。
一个月内30名院士去世 死亡率高达1.70%
中共官方通报去年12月7日结束清零政策至1月8日,只有37人因COVID死亡。根据大纪元对中科院、工程院网站以及大陆新闻网站核实,这段时间对应有30名两院院士死亡。其中有10名中科院院士以及20名工程院院士去世,两院院士这段时间的死亡率高达1.70%。
随着中国COVID疫情快速升温,外界纷纷联想院士死亡是否与疫情有关。尽管中共当局只将染疫造成的肺炎或呼吸疾病死亡计入COVID死亡病例,像两院院士死亡的讣告或报导不提及具体死因,但因他们知名度大、令中共无法隐瞒被它排除在COVID之外的其他死者的情况。
去年12月23日,57岁的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在上海去世。
中共官方媒体《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导,蒋华良病逝当天下午因其突然缺席线上会议,随后被发现在家中骤亡,好友称死因是“突发心脏骤停”,他上午还出席了另一场跟COVID治疗药物相关的线上会议。
蒋华良在2020年获得中共官方颁发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在COVID疫情暴发后,他专攻中药疗法的临床研究,希望研发对抗病毒的特效药。他是去世的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个。中共官方没有公布他的死因。
跟蒋华良同一天去世的还有2个中科院院士,分别是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卢强(86岁)和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专家张友尚(97岁)。
另外,工程院院士、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的野生动物学专家马建章(85岁)和北京的生态和森林学家李文华(90岁)也在同日去世。
5个院士同一天死亡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人们开始质疑北京的官方数据,并折射出医疗资源匮乏的担忧,因为这些科技界精英,理论上可以获得最好的医院治疗、药物及疫苗资源。
香港《南华早报》引述一北京某大医院的匿名医生的消息说,中科院以及工程院院士通常都有副部级优先医疗待遇,但近期疫情导致各大医院人满为患,院士们患病送医时,如能在医院大厅获得一张加床已属万幸。
这名医生还说,爆发式疫情导致医疗需求激增,并挤压了许多COVID外其它疾病的治疗。
无独有偶,工程院院刊官方微信账号在12月23日同一天发布5名院士死讯,所有讣告中的死因均为“因病医治无效”,但没有说明是何种疾病。
不过,到了24日,工程院院刊官微上5份讣告全部消失。

工程院官网的最后一条跟“讣告”有关的信息更新日期显示2022年2月25日,内容系悼念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陈肇元。陈肇元于2020年6月25日去世。
同为工程院院士的龙驭球也是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的教授,其讣告也同样刊登在《光明日报》上,工程院网站却没有转发。龙驭球于2022年12月22日去世。

中国科学院官方搜索“讣告”也只有7条内容,最新一条定格在2017年中科院院士吴文俊去世。只是在中科院子网“中国科学院学部”网站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个名为“缅怀院士”栏目,内有汇总每年去世的中科院院士生平。
网络上的相关信息显示,过去在北京去世的中科院院士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

院士病亡数“折射出全国范围内死亡人数惊人”
因两院院士的特殊身份,他们享有较普通人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所以按照过去一个月两院院士这一大样本的死亡率可以合理推算,普通中国人的最低死亡人数的下限。
根据中科院2017年的内部统计,院士平均年龄73岁,60岁及以上的76%,60岁以下的有24%,平均年龄近年来有下降趋势。
按照中共官方公布的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中65岁以上的人口作为基数,按照两院院士死亡率来推算,在2022年12月7日至2023年1月8日期间,中国有约325万名老人死亡。如果以全部人口作为基数,中国有约2,385万人死亡。
两位专业数据分析人士表示,虽然这种推算过于简单,但考虑到中国数据的不透明,这多少反映中国疫情的一些现状。因事件敏感,他们选择不具名发表意见。其中一位表示,以全部人口作为基数估计会有偏差,因为死亡率与年龄段有关。
时政评论员、生物博士李燕铭告诉大纪元说,院士病亡数“折射出全国范围内的死亡人数惊人”。
底层农民处境不知道会比院士糟糕多少倍
李燕铭表示,一方面,院士病亡人数暴增表明,疫情同样冲击享受中共体制内高级别医疗特权的阶层。面对病毒感染,医疗资源不足,他们也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效治疗,染疫了就只能听天由命,看各自的造化,他们的实际处境不知道会比院士糟糕多少倍。
多家外媒驻华记者日前前往湖北、甘肃偏远山区实地采访,发现当地缺药、缺医疗资源,抗击疫情依然是要老百姓自己来扛。受访民众说,感染了、好了就好了,不好就等死。
2022年12月2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在接受医学出版物《医学世界》采访时,曾将感染高峰描述为一场“海啸”。在中国新年(1月21日)期间,随返乡潮回到老家的城市打工族可能带来农村地区新一轮COVID感染高峰。
中共寄望实现“快速达峰”政策,在短期内感染的人数越多越好,越快达到峰值越好,到春季时,保证复工复产。
美国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表示,北京的这种想法与国际压低峰值、拉平曲线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会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因得不到足够保护,会引起不必要的重症和死亡。而且,由于病毒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中传播,可能会导致新的毒株出现。
中共高干、体制内名人密集病亡,对中共政权是更致命冲击
2023年1月14日,中共卫健委将与COVID疫情有关的死亡人数从37人大幅修改为6万,受到国内外民众和海外专家、媒体的普遍质疑,人们认为,中共大幅度低报染疫死亡人数。
旅居美国的华裔艺术家陈维明告诉大纪元,他跨年夜前后想找一些朋友到工作室聚会,打了12个电话就有两家人里面、加起来7个大陆亲属因为染疫死掉了。
“这个死亡率太可怕了”,他说,“中国(中共)现在的这种统计完全没有任何可信度。”
周三(1月18日),中共官方报导说,国家主席习近平跟一线医护人员通话时表示,目前的疫情“依然处在吃劲的时候”,要求大家坚持。他说,最担心农村和农民,因为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薄弱。
他还强调,特别关注老年人,因为老年人风险大。他还许诺,要调整医疗资源供给分配。
但是,对许多经历了三年封控——食物短缺,结束清零——药物短缺之后,对目睹亲人去世的中国人来说,习近平的呼吁是空洞的。
彭博社周四(19日)报导说,中国人的这种创伤性经历有可能破坏支撑共产党合法性的社会契约。过去中共许诺合格的治理,保证人民的安全并改善他们的生活,作为保障其一党专制的执政合法性。相反,中国人现在正在体验和学习“没有党”的自救生活。
“中共党员及高干、体制内名人的密集病亡,会对中共政权产生更致命的冲击。”时政评论员李燕铭说。
中国两院院士死亡名单汇总(2022年12月7日至2013年1月8日)
序号 | 姓名 | 死亡日期 | 出生日期 | 所属学科 | 工作单位 | 年龄 |
1 | 赵梓森 | 2022.12.15 | 1932.02.04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90 |
2 | 汤鸿霄 | 2022.12.16 | 1931.10.04 |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91 |
3 | 张国成 | 2022.12.21 | 1931.10.12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91 |
4 | 赵伊君 | 2022.12.21 | 1930.11.26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92 |
5 | 顾真安 | 2022.12.22 | 1936.11.16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86 |
6 | 龙驭球 | 2022.12.22 | 1926.01.15 |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96 |
7 | 马建章 | 2022.12.23 | 1937.07.20 | 农业学部 | 工程院 | 85 |
8 | 李文华 | 2022.12.23 | 1932.01.15 | 农业学部 | 工程院 | 90 |
9 | 张金哲 | 2022.12.24 | 1920.09.25 | 医药卫生学部 | 工程院 | 102 |
10 | 王仲奇 | 2022.12.25 | 1932.06.29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90 |
11 | 关桥 | 2022.12.26 | 1935.07.02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87 |
12 | 李庆忠 | 2022.12.26 | 1930.10.10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92 |
13 | 关肇邺 | 2022.12.26 | 1929.10.04 |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93 |
14 | 李天初 | 2022.12.28 | 1945.11.04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77 |
15 | 孙敬良 | 2022.12.28 | 1930.07.14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92 |
16 | 于德泉 | 2022.12.31 | 1932.10.22 | 医药卫生学部 | 工程院 | 90 |
17 | 范维唐 | 2023.01.01 | 1935.07.18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87 |
18 | 徐銤 | 2023.01.04 | 1937.04.07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85 |
19 | 武胜 | 2023.01.04 | 1934.09.23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88 |
20 | 葛修润 | 2023.01.04 | 1934.07.12 |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工程院 | 88 |
21 | 卢强 | 2022.12.23 | 1936.5.19 | 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 | 中科院 | 86 |
22 | 蒋华良 | 2022.12.23 | 1965.1 | 药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 | 中科院 | 57 |
23 | 张友尚 | 2022.12.23 | 1925.11.2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 中科院 | 97 |
24 | 吴承康 | 2022.12.25 | 1929.11.14 | 力学研究 | 中科院 | 93 |
25 | 童坦君 | 2022.12.25 | 1934.8.15 | 医学家 | 中科院 | 88 |
26 | 王佛松 | 2022.12.31 | 1933.5.23 | 高分子化学 | 中科院 | 89 |
27 | 江龙 | 2022.12.31 | 1933.1.1 | 物理化学家 | 中科院 | 89 |
28 | 赵其国 | 2023.1.3 | 1930.2.25 | 土壤学 | 中科院 | 93 |
29 | 陆熙炎 | 2023.1.4 | 1928.8.29 | 有机化学 | 中科院 | 95 |
30 | 杨福愉 | 2023.1.5 | 1927.10.30 | 生物化学 | 中科院 | 96 |
来源: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官网,以及网络公开信息。(大纪元制表)
责任编辑:林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