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2年09月28日讯】(英文大纪元记者Louise Chambers报导/张玉编译)小时候就着迷大提琴的声音,艾达‧里格尔斯(Ida Riegels),这位哥本哈根出生的大提琴家,决定要亲手为自己制作一把大提琴。她给自己定了100天的时限,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在网友们的支持下,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艾达‧里格尔斯来自一个音乐世家。她的祖母就拉大提琴,她的祖父是则一位小提琴手。祖母当年选择的乐器也让她的孙女艾达着迷,艾达很小的时候就在学校开始拉大提琴。
“我姐姐开始上音乐学校,我也有机会尝试”,艾达告诉《大纪元时报》,“那时我大概8岁,非常着迷(音乐),以至于我的父母也让我开始上课。……那时每天中午吃饭的时间,我都从学校跑回家,就为了练习20分钟的琴。”

艾达是在丹麦王家音乐学院(Royal Danish Academy of Music)接受的教育。如今,她是巡回音乐会的大提琴家,经常表演独奏,她喜欢研究大提琴的演奏极限。
艾达制作大提琴,目标是想做出一把与她自己的“表达方式”相匹配的乐器,并需具有独特的特色,能激发对音乐的新诠释。
“实际上我在一段时间之前就开始研究大提琴了,但在音乐会演出之间很难找出足够的时间”,艾达说,“我决定投入100天的时间致力于做这件事。我不知道我是否会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完成。”


艾达的设计图(blueprint)是为一把“深沉、有力和音调突出的(projecting tone)”的订制大提琴量身制定的,她说,要做出一把“能唱歌、能喃喃细语和轻声耳语”的大提琴。设计图对琴的标准比例进行了系列微调,以适应艾达的体型和演奏风格。艾达觉得用轻木制作宽大大提琴很合适,用低张力的弦来模仿人的声音。
她开始在Instagram上以#100天打造一把大提琴(#100daysofcellomaking)为题分享制琴视频,让她出乎意料的是竟有很多网友关注追踪。“很快,我设定的期限要到了”,艾达说,“我觉得为自己设定最后期限是完成工作的最佳方式之一!”

其实,在100天内做出一把大提琴并不是艾达第一次冒险。之前,她曾在剑桥小提琴制作暑期学校完成为期两周的课程,之后,在家中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做出了她的第一把大提琴。她与她的老师克里斯‧比门特(Chris Beament)保持着联系,阅读相关书籍,从YouTube收集有用的资讯。
在制作她的第二把大提琴过程中,挑战接踵而至。
“背板是一个挑战!”她说,“我从一块15.5公斤的枫木开始做,最后的成品是一个仅重700克的拱形薄板。手工去除14.8公斤的木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的手磨出很多水泡,手臂也非常的酸痛。”
(艾达‧约翰娜‧库恩‧里格尔斯提供)

“另一个挑战是音孔的设计和定位,提琴面板上的弯曲音孔,声音从那里发出”,她补充道,“我花了数周时间在黑纸上剪出不同类型的音孔,在面板上比划着,看哪个设计合适。我最终选出四个版本,但感觉完全卡在这里。”
艾达每天从早工作到晚,她开始转向关注她的网友征求意见。在统计网友的投票后,她选出了自己创作的“微笑”音孔设计,她说:“我真的很高兴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
在第96天,艾达等不急了。她第一次奏响了这把大提琴。

“这个时刻非常特别”,她说,“回想这么长的制作时间中,用凿子每雕凿一下,我都在问自己,‘这条弧线会唱歌吗?’‘那个角落的共振怎么样?’我非常享受整个制作过程,几乎不想让它完工。”
当奏出一个音符时,她知道她做出了一件非常棒的乐器。
“前半小时的演奏令人惊叹,因为那是一个生命降生的过程”,她回忆说,“在开始的时候,你还能听到清脆的木头声,你明白了你做了件什么样的乐器。
“我从第一时刻就爱上它;它的声音深沉而响亮,共振轰鸣极佳,非常容易演奏。”
(艾达‧约翰娜‧库恩‧里格尔斯提供)
第100天,大提琴彻底完工了。第101天,艾达将这件乐器带到一位大提琴家同伴的家中,想“从外面听到它演奏”。她说她的朋友“拉得美妙极了”,不想停下来。
关注艾达的网友各种各样。制琴过程中每一步都与她同在。她的一个视频甚至被观看超过一百万次。
接下来是微调,尝试使用不同的琴弦、尾柱和弓。
“木制乐器几乎是活着的”,艾达说,“它们在不断生长着,需要根据气候和天气状况进行调整。大提琴可以保持年轻大约100年。在那之后,木头开始变硬,音色成熟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我必须说,新鲜木头的声音也很吸引人。”
(艾达‧约翰娜‧库恩‧里格尔斯提供)
艾达在哥本哈根附近的小镇比克罗德(Birkerød)长大,小镇坐落在森林、湖泊、草地,以及野生动物出没的大自然中。在那里,她喜欢上了骑自行车;现今,她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骑着自行车带着大提琴去参加巡回演唱会。
艾达走过的最长的自行车之旅,是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到荷兰,沿莱茵河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40场音乐会之旅,总行程1,233公里。她的演奏,赢得了两项丹麦广播电台奖项,其中一项是她的首张专辑的原创作品,用自制大提琴演奏的“大提琴故事”。
自从完成了为期100天的大提琴制作挑战后,她开始全神贯注地了解她的新乐器。她还有一项工作要做:用核桃壳和红茶给木头上漆。然后,她将创作新的乐曲。

“人的生命比大提琴的生命短得多,一个让我着迷的问题”,她说,“我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那就是,我刚刚制作的大提琴是否能在接下来的250年中幸存下来,那时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
就制琴这件事,艾达建议大家可给想要完成的项目设个100天的期限。
“那个时间限会让你聚精会神地工作”,她补充道,“全神贯注于你感兴趣的事情,并看着它的进展,看看自己的工作是如何在进展着,这种感觉真是很美妙。”◇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