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有眼 雷击示警背后必有因果

文/刘晓
民间一直认为,有人或动物被雷劈到,大多数的原因一定是雷公在惩奸罚恶呢。(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455
【字号】    
   标签: tags: , ,

中国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神掌控的,雷、电、水、火、风等,莫不如是,因此有雷神、电神、水神、火神、风神之说。相传雷公背插二翅,额有三目,脸赤如猴,足如鹰爪,左执楔、右持槌。他是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惩奸罚恶之神。

因此,民间一直认为,有人或动物被雷劈到,大多数的原因一定是雷公在惩奸罚恶呢。史籍中记载了很多雷击引出的因果故事。

金姓者被雷电赶下船 幸免于难

清朝镇江往来有渡船。一天,渡船满员正准备开船时,突然电闪雷鸣,并绕船轰击,电光中隐隐见一“金”字。船上的乘客猜测这是雷神对金姓者不满,因此有人大呼道:“何人姓金?请速登岸,免累我辈。”

船上有名姓金的人自度不免,只好哭泣着离开船,在踏板上行走的每一步都心惊胆颤的。在金姓者离开船后,雷电稍稍小了些。船上乘客认为没事了,便让船家马上开船。

谁能想到,船开到江心时,一阵狂风袭来,船瞬间倾覆,所有乘客都淹死了,唯有下船的金姓者逃过一劫。开船前雷电显现“金”字赶走金姓者的用意竟然是要独留下他。

清朝镇江往来有渡船。示意图,图为明 张启祖《四舟喧渡》。(公有领域)

雷劈三十六头猪 独一头存活

清朝康熙癸丑年(1673年),上海县有人用假银子买了三十六头猪,另外有人给了他四百钱,托他顺便帮忙买一头猪,一共三十七头猪一起赶上船,运回家。船行期间,突然雷声阵阵,将船篷掀开,将三十六头猪劈死,唯独那头别人托买的安然无恙。人们皆以为奇,而这应是买猪人用假银子坑害别人的现世报。

再说那个卖猪人,他拿着卖猪得来的银子去买东西,被人发现拿的是假银子而被送到了县衙。县令审问他假银子从何处而来,卖猪人说是卖猪得来的,并非是自己假造的。县令又问他是否认得买猪人,他说道:“虽然认得买猪人,但不知他住在何处,不过装猪之船在郎家桥。”

于是县令让衙役访查船户,找到了买猪人,并听说了猪被雷劈之事。县令对买猪人严加痛责,并罚他戴枷示众。

劈门墙 雷神警示曹参将

苏州娄门内,住着一位曹参将。一个大白天,平地起雷击中了他家的大门,雷击后地上出现一块楠木,上面有红色的籀文,但没有人认得写的是什么。

当时恰好张天师寓居在元妙观,曹参将就带着楠木请其帮忙辨识。张天师看后告诉他上边写的是:“前造孽,今种德,劈门墙,须警醒。”

原来曹参将昔日曾经是个因贩卖私盐受罚的刑徒,因拒捕伤了很多人,后来洗心革面,投到军中效力。有个叫顾山的地方,当地很多人与海外私通走私。提督张天禄抓到那些人之后,想要尽数杀掉,奉命行事的曹参将竭力劝阻,请求只杀死为首之人,赦免其余人等。提督听从了他的建议,这就是籀文中说的“种德”。

雷公留此籀文的原因大概是告诉曹参将善恶有报的因果关系,提示他今后应多行善积德。

有个叫顾山的地方,当地很多人与海外私通走私。示意图,图为清 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不孝子女遭雷劈

清朝道光庚寅五月十九日那天,雷雨交加,高邮新工汛震死三人在太平船上,很多人围观。三名死者分别是从北京前往广东的候补知府卓龄阿与其妻关氏及一名船工。

卓龄阿的仆人说,卓龄阿夫妇关系很好,独独不孝顺其老母亲。他让老母另居一个院子,从不去探望,“有黄泉相见之誓”。看到丈夫如此态度,关氏亦对婆婆不闻不问。

在卓龄阿要赴任广东的消息传到其母亲耳中后,母亲差人对卓龄阿说:“咱们母子俩好多年不见了,这回你去路途那么遥远的地方赴任,就算我们是邻居,按理你也应该来见我一面。”母亲是担心自己年龄大,等不到儿子回来。然而,卓龄阿夫妇无视母亲的哀求,早早就驱车出发远行了,临走前还是没有去看母亲一眼。这一件小事上他都这样绝情,其它事情就可想而知了。结果夫妻俩就这样被雷劈死。

而对于船工的死因,卓龄阿仆人不知道原因。旁边有知情的人说,卓龄阿在京里的时候,欠人家七万多两银子,债主共十三人,都是山西、陕西一带专门放债的,一路跟着卓龄阿索要欠账。卓龄阿没那么多钱还,就起了歪念,和妻子合谋,找了那个叫郭元良的被雷劈死的舵工,让他去买来了砒霜,准备毒死那十三个人。

郭元良虽不是主谋,可他明知道买砒霜是要毒死人的,还是去买了来,也算是谋杀案中的从犯了。虽然他们三人谋杀未遂,但恶念一出,老天也看的见。

另有清代学者汪道鼎记述,江西有个赶鸭为生的某甲,其父老迈年高,某甲动辄辱骂。有一天“忽震雷一声,提甲跪于院中,乡里趋视,见其须眉衣裤,尽为雷火所焚,神魂皆痴,不言不动”。有人发现他家的锅底出现了一行“朱书篆文”,辨为“雷警不孝”四字。等某甲醒来后,痛改前非,再也不敢不孝顺老父亲了。

参考资料:

《寄园寄所寄》
《履园丛话》
《坐花志果》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种美德叫拾金不昧,从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报,或是发家,或是后世子孙发达,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着的《劝戒录》中记述的几个故事。
  • 清朝江苏溧阳县县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诉讼的书吏,姓焦。他为人正直,常常为众人排忧解难,因此为乡人所尊敬。他邻居家的儿子,年龄不到十八岁,但却好勇斗狠,焦某少不得为他调解事端,是故邻家子对他十分感激。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 人们常说善恶有报是天理,那么如果心有所求的善举,善报又如何呢?若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会遭恶报吗?这两个故事耐人寻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