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善因得善果 古人正直善良福寿增

文/刘晓
font print 人气: 162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人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包括功名利禄、寿命长短、有无子嗣。然而,在史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某某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或是本没有的功名有了,本来寿命不长的人寿命被延长了,本来没有子嗣的人有了子嗣。他们的命运是因何而改变的呢?

张才心善 得延一倍寿命

明朝有个叫张才的人,年少时就与姓郑的书生交好。张才常常在梦中梦见冥府之事。一天,他梦见冥府派一个小吏手持上书郑某名字的牌子,将郑某摄到冥府。等郑某的魂魄被摄来后,判官检查冥簿后道:“张某还有两年时间可活,郑某马上系狱。”张才醒来后,等了数日,就传来了郑某死去的消息。

又有一天晚上,张才梦中又来到了冥府,一个守门的小吏叫着他的名字道:“叶落凋相公要见你。”过了一会儿,一个身穿青衣系着丝绦的男子从内堂出来,其随从说“这是叶落凋相公”。大概是冥府的一个判官。

叶落凋对张才说:“你的寿命本来是到三十二岁,但因为你心地善良,因此增一倍的寿命。”张才上前道谢。说话间,忽然一队人簇拥着一顶轿子来到,乘舆者是乌纱幞头、绯衣金带。叶落凋让一个手下带着站立一旁的张才走向乘舆者,并道:“这是张某。”乘舆者和张才作了个揖,亦说其因为心地善良,寿命已改,且还“已改注禄籍”。

等乘舆者离去后,张才问叶落凋其是何人,叶说:“他是天下都城隍。”原来是城隍神。语罢便与张才告别。张才惊醒后,遍体都是汗。

后来,张才因为儿子张琳显贵,辞了学谕之职归家,当时他已经六十岁。又过了四年去世,与其梦中听到的去世时间一模一样。

蹇英乐于助人 得贵子 福寿增

明初六朝重臣蹇义,官至吏部尚书、少保、少傅、少师,谥号为“忠定”。他的长子蹇英官至太常寺少卿。

蹇英年轻时娶妻冯氏,过了好几年,冯氏都没有怀上孩子。蹇义便请大学士杨士奇写了一篇祈祷文,然后斋戒沐浴亲自前往神乐观祷告。神乐观,明太祖时期建造,专供奉道教“真武大帝”。

祷告前,蹇义梦见有人对道士说祈祷文有误,醒来一看果然有个错误。改过后再去祈祷。祈祷非常有效,很快,冯氏先后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蹇霖,长大后做了中书舍人;小儿子蹇霑,做了尚宝司的官员。

图为明 戴进《太平乐事册.婴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示意图,图为明 戴进《太平乐事册.婴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蹇英为人孝顺、善良。他在侍奉父亲时,得知邻居有隶卒服某侍郎之役,后背发疽,被人抛弃在道上,蹇英看到后心生怜悯,就请了一位御医为他医治,最终拯救了他的性命。

还有一次,蹇英到句容一游,住在崇明寺,寺中住着的一位宦官的仆人也后背发疽,十分严重,濒临死亡。蹇英又找来一位张荣医生为其治疗,使之痊愈。

后来,蹇英得了严重的肺疾,医药无效。就在等死之际,他一天晚上梦见有神人对他说:“不用担心,我将为你增加福寿。”不久,他的病就好了。

成化元年(1465),蹇英以74岁高龄去世。

葛守礼公正判案 增寿三纪

明朝彰德府破获了一起大盗案,株连士族数百家。葛守礼当时为推官,掌管司法。他在审问后,将关联不大的士族数百家人悉数释放。后来他先后晋升为户部、吏部侍郎和户部尚书,官运亨通。

在他40岁时,葛守礼生了场重病,病中他梦见有神对他说:“因为彰德刑狱之事,增寿三纪。”一纪是十二年,增寿三纪就是增寿三十六年。

1575年,葛守礼在任户部尚书时告老还乡,加授太子少保。1578年去世,享年76岁,正好增寿三纪。

可见,命运改变、寿命增加,与人是否行善、积阴德紧密相关。

参考资料:《涌幢小品》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种美德叫拾金不昧,从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报,或是发家,或是后世子孙发达,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着的《劝戒录》中记述的几个故事。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 人们常说善恶有报是天理,那么如果心有所求的善举,善报又如何呢?若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会遭恶报吗?这两个故事耐人寻味。
  • 人间善恶报应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为直接的报应较少让人亲见。但是昭昭天理,总有时会向世人直些显相,让人不得不信,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种方法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