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08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综合报导)8月16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7月份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数据,数据普遍下滑并全线不及市场预期。中共将造成数据下滑的原因归结为洪灾及瘟疫,但有经济学者认为,这些经济数据不能完全反映瘟疫对经济的影响,8月经济指标将继续恶化。
中共公布经济数据 评论人士:不可信
中共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6月回落1.9个百分点。财新网表示,该数据明显弱于市场预期的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比6月回落3.6个百分点,弱于预期的11.4%。
1~7月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比前值回落2.3个百分点,不及预期的11.2%。
另外,7月汽车产量、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的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的两年平均增速为5.6%,低于6月0.9个百分点,降至年内最低。
对于中共此次公布的经济数据,外界因中共持续造假而并不相信其真实性。评论人士王剑在其8月16日的自媒体节目中表示:“这些数据我都不相信。只需要看其趋势,趋势就是都在下跌。中共统计局会把下跌幅度缩小。”
中共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6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承认,7月部分消费领域和服务业增长有所放缓,接触型、聚集型行业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增速较上月有所回落。付凌晖将经济回落归咎于高温、暴雨以及部分地区瘟疫复发。
业界:数据未真实反映经济情况
但有专家表示,官方公布的7月份的经济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大陆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多家机构预计疫情升温将影响整个三季度的经济情况。
财新网17日引述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的分析表示,7月宏观经济数据尚未充分反映本轮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8月宏观指标将呈现更明显的下滑。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由于疫情多次反复,居民就业、收入等不确定性加大,预防性储蓄会随之上升,导致消费意愿降低。
伍戈还表示,疫情反复给服务业投资带来的冲击可能不会边际递减。每一轮疫情反弹都会引起服务业中断的担忧,因此企业不愿扩大资本开支,疫情结束后服务业投资的反弹幅度也将越来越弱,甚至不升反降,从而对整体投资形成拖累。在疫情反复之下,各地“严防死守”或成为常态,经济回归正常的过程将被拉长。
国际投行:大陆经济失去增长动力
有国际银行认为,7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大陆经济失去了增长动力。
香港《明报》17日报导,澳新银行认为,中国本土经济活动在7月份大范围放缓显示经济迅速失去动力,该行预期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3项固定投资的主要动力在未来数月很可能偏弱。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ING银行大中华首席经济师彭蔼娆认为,8月经济增长将更为缓慢。严格的防疫措施除了影响暑假的国内旅行和消费,另外科技公司反垄断、个人资料等监管会对个别行业短期增长有影响,目前经济风险因素多于正面因素。
财新网报导,陆挺预计,中共中央不会放松房地产调控,而目前实施的货币宽松措施不足以抵消房地产降温和出口增长放缓的拖累。
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如果中共中央还是按7月底政治局会议的计划,到年底再放松财政政策,三四季度经济将继续放缓,卖方一致预期的四季度好转恐怕难以实现。
业界调降大陆GDP增幅
中共官方公布7月份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后,国际投行纷纷调降对大陆三季度及全年的GDP增幅。
澳新银行将大陆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由8.8%降至8.3%,第三季预期为5.7%。
野村证券将大陆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的预期,分别从此前的6.4%和5.3%下调至5.1%和4.4%,对2021年全年增速的预期由原先的8.9%下调至8.2%。
而英国《金融时报》8月10日的消息显示,国际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已将大陆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预期从5.8%下调至2.3%。
摩根士丹利把大陆今年GDP按年增速预估调降50基点至8.2%,将第三季GDP增长预测降至5.1%。
责任编辑: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