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汉宣帝为何下这道“故剑情深”浪漫诏书?

作者:怀忍忍
font print 人气: 3585
【字号】    
   标签: tags: , ,

汉宣帝为她下了浪漫圣旨、最深情的诏书──“诏求微时故剑”。皇上的故剑情深为她传情话,她到底是谁?汉宣帝为何下了这道与众不同的诏书呢?

西汉孝宣帝在位时信赏必罚,综核名实,让士子精其能、百工称职、民安其业,有“中兴”之治号,“功光祖宗,业垂后嗣”,他将汉室威望广披匈奴,“单于慕义,稽首称藩”。这位中兴之君践祚后的第一道圣旨非常与众不同,在历史上拥有最浪漫的诏书、最深情的圣旨之昵称,后来成了“故剑情深”的典故。

汉宣帝下第一道圣旨“诏求微时故剑”时年方十八,刚刚即位不久。这道圣旨与众不同,但这并不是他年轻任性的产物,内涵意义很深。

在继位前,他与宫中染织暴室小吏许广汉之女许平君已经结婚,即位后,发妻许平君受封为倢伃。新皇上任,立皇后母仪天下是一件重要的国家大事。大将军霍光是迎立宣帝的最大功臣,霍家人借机想让宠爱的小女儿成君显贵,登上皇后宝座。就在这立皇后的节点上,诸公卿大臣都议立辅政大臣霍光之女为皇后。年青的宣帝并没有说什么,反而下了这一道“诏求微时故剑”的诏书:

朕在贫苦困难之时曾有一把旧剑陪在身边,现在却不见了,朕非常怀念,谁可以帮朕找回这把故剑?

故剑代陈了对往昔故旧的珍爱之情,公卿大臣们从而知道了皇上真正的心意,乃议立许氏为孝宣皇后。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有名的中兴之君,他还创出一则最浪漫诏书“故剑情深”的典故。图为《彩绘帝鉴图说》之“汉宣帝诏儒讲经”。(公有领域)

从这个事情发展的前后经纬可以看出来,汉宣帝这一道“诏求微时故剑”的圣旨,其实是皇上本人对“贫贱婚姻”、“糟糠之妻”的真情表白,“微时故剑”指代他患难时的结发妻、元配之妻。宣帝把对爱情的山盟海誓都托与故剑,从而含蓄又深情有力地表白了自己对婚姻恩义的坚守。

对一国之君来说,家事就是国事就是天下事,立谁当皇后,还不完全是自己一人说了算,汉宣帝即是一个显明的例子。当时他年方十八,正是血气方刚之龄,成婚一年余,妻子十六岁,他俩有一个数月大的儿子(后来的元帝)。他的人生角色从狱中罪人获赦,再到被迎立为皇帝,未来崭新的一页正在展开,但是强势的辅政大臣霍光还未还政于新皇,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得助或受制于霍光,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在这节骨眼上,汉宣帝四两拨千斤,以一道“故剑情深”的圣旨,柔软地化解了强权的逼立新后之势,情义深挚,立下“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先范。《后汉书·宋弘传》记载高士宋弘拒绝皇家的试婚:“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原来,汉宣帝典型“已”在。

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他的一生为皇曾孙、为监犯、为庶民、为皇帝,充满曲折艰困与拍案传奇。他操行节俭,慈仁爱人,信赏必罚,重启汉室中兴,他的坚贞与诚挚谱写了皇室婚姻的华章,灼灼其光。

他是汉武帝嫡系皇曾孙,出生数月即遭遇宫中发生的巫蛊事件牵连,祖父卫太子刘据(母卫子夫)一脉受谗贼江充构陷遇害,当时尚在襁褓中的皇曾孙也不能幸免,被坐收郡邸狱。命中贵人邴吉当时担任监丞,令狱中女犯人二人为他哺乳,私下给他衣食,保全了他的性命,直到他五岁逢大赦,载送他到祖母外戚家寄养。

后来宫中诏令掖庭养视他。掖庭令张贺曾是卫太子的家吏,非常顾念旧恩,哀怜皇曾孙命运多舛,谨慎小心地奉养他,并以私钱供给他,并教导他学习儒家经典。皇曾孙病已既聪明又好学,但他并非书呆子一类的,亦喜游侠、鬬鸡走马,且关心民瘼,对闾里的民情奸邪、吏治得失了然于胸。

十七岁时,张贺就为他谋合人生大事。张贺本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但是被担任右将军的亲弟弟怒阻了这门亲事:“刘病已是卫太子之后,旧时是罪人,现在享有县令的衣食,足够了,不要再奢谈什么婚事。”

受阻后,张贺就为他说合另一门亲事。这门亲事也是克服了阻碍才得以成就,对象是许广汉之女许平君。许广汉当时是纺织染坊的小吏,在以前曾经犯错受刑,声名不好。早年他在昌邑王府中为郎,曾随着汉武帝上甘泉宫,因为误取他人的马鞍披挂自己的马,被以盗窃论治,幸得免死受募到蚕室工作,后来又曾当过宦官的辅佐。

他的女儿许平君当时年十四、五,本是待嫁之身,临嫁前对方却突然死掉了。其母带她去看相算命,说是“当有大贵”之命。

张贺为皇曾孙说媒,许广汉答应了,隔日妻子知道后却非常生气,不想把“当有大贵”之命的女儿嫁给这个受过罪刑的人。后来张贺又找人去说媒提亲,才终于谈成这门亲事。皇曾孙刘病已和许平君结婚后一年,生下一个儿子。

数月后,昭帝崩,无子嗣继承皇位,征昌邑王刘贺嗣位。但是刘贺狂乱失道,被废。邴吉推荐了民间皇脉──昭帝之兄卫太子之孙,即孝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承大统,得到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认同。霍光上书皇太后更立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再一百天左右,倢伃许平君被立为皇后,她的大贵之命随着丈夫刘病已被立为皇帝也实现了。

汉宣帝的超戏剧化人生,异于常人。他对命中婚姻的坦诚相惜,勘破了凡世面子虚名的迷障;他对结发恩义的坚决不移,化解了权力情势的威吓。“故剑情深”不舍旧人,诚诚恳恳,不离不弃,成就爱情与婚姻淡而弥恒、困而弥坚的佳话,典型常在中华文化中。

参考资料:
《汉书.宣帝纪》、《汉书.外戚传》、《汉书·匈奴传下》

@*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帝王称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来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说是人间掌握了权力之人用来树立自己地位的“说词”吗?还是真有天命并以“吉兆”加持示现呢?
  • 东汉光武帝刘秀九岁丧父,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他身长七尺三寸,仪表堂堂,美眉须,鼻梁高挺鼻准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隐隐隆起的日角,显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简朴勤勉,喜爱耕稼农事,对家人重情重义,从来没有想过在政治上出人头地。这样一个勤朴宽厚温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样当上中兴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师回朝,唐高祖为儿子举行庆功宴。喝到酒酣之处,本是喜庆的场面,高祖的脸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云。
  • 齐王逃回长安后,唐高祖李渊第一时间得知了刘武周进犯的实力,误以为唐军不敌武周大军,于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联合助剿吕崇茂,同时发出一道敕令,命关中守将,严行堵御,所有河东一带,暂行弃置。
  • 隋朝末年,刘武周割据一方,自称皇帝,定国号大汉,是大唐的一大劲敌。刘武周为与大唐争雄,屡次进攻幷州。齐王李元吉作战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渊便给齐王添了一个行军总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练达的裴寂,能帮着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败涂地,反而使唐军失去了晋州以北的全部城镇。
  • 说唐高祖即已定都长安,但天下还未一统,群雄割据地方。李渊称帝,传檄天下。长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标。陇西薛举想趁着李渊帝位还没坐稳,就趁机出兵,攻打长安。薛举雄踞陇西,拥兵十几万,声势颇为强盛,是李唐的一大劲敌。
  • 李世民与平阳公主率领的大军集结,两下会师,共计二十多万兵将。李世民治军严明,大军虽众,但行军时队伍并不凌乱,整齐画一,军容气象自带威仪。凡经炀帝行宫园苑,悉数罢免守官,并释放宫女回家。
  • 突厥始毕可汗派康稍利率领了五百人,以及二千匹战马,和刘文静一起来到李渊麾下。李渊慰劳有加,称赞刘文静可谓是不辱使命。
  • 《三字经》里说:“夏传子,家天下。”从大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开始,中国一直延续着父传子的王位世袭制度。但是有一个朝代,皇帝竟然把帝位传给亲弟弟,这是什么原因呢?
  • 《宋史》评宋孝宗为南宋最为贤能的皇帝,而且孝宗又是难得的孝子。有哪些真实小故事,凸显这位皇帝的特色与政绩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