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善因得善果 富豪与官吏死后还阳痛改前非

文/刘晓
这个人虽然有杀业,但是他生前曾经听他夫人的劝说念诵过佛经,功德虽然只有一张纸,但是这张纸比恶簿重。(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033
【字号】    
   标签: tags: , ,

唐朝武德年间,都城长安有一个叫苏仁钦的富翁,他的父亲为富不仁,死后在阴间吃尽了苦头。苏仁钦与他的父亲一样,仗着钱多,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而且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恣意宰杀猪羊,烧煮熏炙小动物。

不到三十岁时,苏仁钦得了一场大病,常年躺卧在床上不说,每晚还总是梦见很多动物向他索命。原来是被他杀害的动物的冤魂一起到阎王那里控告他,阎王便将他的魂魄系于地狱,在这个空间反映出来,就是他身患重病,缠绵床榻。

一天,再度梦见动物索命的苏仁钦在恐惧中昏死了过去。肉身昏迷中,苏仁钦的元神被冥界使者押到了冥府,阎王见到他后,斥责道:“你因为前世修善积福,所以今生财富无计,但你却恣意享福,竟然不知道因果报应,为满足贪欲,肆意杀害众生。如今你的寿禄已经被减没了。”说罢,阎王判他入地狱,并让冥吏驱使他到刀山剑树之上,以偿还生前造下的罪孽。

苏仁钦一听,吓得够呛,突然想起生前曾施财请了一卷佛经,供给安国寺的神敬和尚,而神敬和尚已经坐化,自己应该也算做了件好事。于是他便将此事说与阎王,希望可以得到宽恕。

阎王尚未开口,顷刻间,有神异的香气充满了阎罗殿,一名手持佛经的和尚从空中降下。和尚来到阎王面前道:“我就是神敬和尚,因为持续念诵他送的这卷佛经,最后才得以修得正果。苏仁钦也因此积了功德。希望您慈悲放他返回阳间,改恶从善。”

阎王尚未开口,顷刻间,有神异的香气充满了阎罗殿,一名手持佛经的和尚从空中降下。示意图。(MANAN VATSYAYANA/AFP via Getty Images)

阎王向神敬和尚合十致礼,因为这一功德,阎王不仅免除了苏仁钦的罪业,还给他增寿五十年,并告诫他以后要多行善事,为自己赎罪。

苏仁钦还阳后,果真痛改前非,广为行善,广修功德。他还加印千卷佛经、斋僧一百人。

一天晚上,苏仁钦梦见过世的父亲告诉他:我在地狱中所受的无量苦,因为你修行佛法,广积功德,如今已经得以解脱,可以升入天界。你如果将一百亩田舍予寺庙供佛斋僧,功德将惠及子孙后代。苏仁钦随即依照父亲所言,他也更加重视修行了。

十里八乡的人听说苏仁钦的经历后,无不惊叹佛法的神奇。

与苏仁钦经历相仿的,有一位宋朝的叫王迪功的县尉。王迪功最大的爱好就是狩猎,因此杀死了好多动物。而他的夫人却虔诚地信佛,反对杀生,她每天在家里都诵读佛经。

有一天,王迪功的夫人正在读经,看见丈夫打猎归来。她苦苦相劝,要丈夫与她共同诵读一节佛经,希望能给丈夫种点善根。

经不住夫人苦劝,王迪功答应了夫人的请求,与夫人一同诚心诵读佛经。可是读着读着,王迪功就有些不耐烦了。一节佛经还没有读完,王迪功就离座到厨房处理自己捕获的猎物去了。

或许是收获颇丰,王迪功心情好,就答应了夫人的请求,两人开始一起诵读佛经。示意图,图为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注解本)元刻本。(公有领域)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五年,王迪功忽然一天得了中风,吃药也不好使,只能躺在床上,好几年都治不好。

一天,王迪功看到冥间两名使者来抓捕他。从人间看,他就是断气了,只不过胸口还有一点温热。

王迪功被带到阎王面前,阎王大声斥责说:“你当了朝廷命官,就已经有了福报,本应修善积德,增修福报,但你却好杀生,你的福禄因此被削减了。”随即,阎王命小吏将他打入镬汤地狱,让他在沸汤中偿还罪业。

冥吏在翻阅生死簿后,告诉阎王,这个人虽然有杀业,但是他生前曾经听他夫人的劝说念诵过佛经,功德虽然只有一张纸,但是这张纸比恶簿重,符合免罪的条件,可以放回阳间。

阎王于是命令小吏从锅里舀一勺热汤淋到王迪功的背上,再将其放回阳间。王迪功因此得以返回阳间,但活过来后,他的后背长了一大片脓疮,遍体溃烂,痛不可忍,而且无药可治。

王迪功让夫人在佛前代他发誓说:“从今以后不再杀生,等病好以后,亲手抄写佛经,终身吃素。”

随后的一天晚上,王迪功梦见一位僧人,用手在他背上按摩了三遍。等天亮以后,发现背上的脓疮全部消失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从此,王迪功与夫人一起虔信佛法。@*#

参考资料:《金刚经感应录》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江苏溧阳县县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诉讼的书吏,姓焦。他为人正直,常常为众人排忧解难,因此为乡人所尊敬。他邻居家的儿子,年龄不到十八岁,但却好勇斗狠,焦某少不得为他调解事端,是故邻家子对他十分感激。
  • 有一种美德叫拾金不昧,从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报,或是发家,或是后世子孙发达,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着的《劝戒录》中记述的几个故事。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 人们常说善恶有报是天理,那么如果心有所求的善举,善报又如何呢?若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会遭恶报吗?这两个故事耐人寻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