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03月24日讯】 (大纪元记者张清清编译报导)这种名为“蓝龙”(blue dragon)的小型海洋浮游生物,其外观看起来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它们是海蛞蝓(sea slug,‘蛞蝓’发音Kuòyú)的一种,分类学上属于裸鳃目软体动物,然而与同属其它形形色色的软体动物不同,“蓝龙”具有强大的防御器官,可以刺伤人类。
蓝龙(学名: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已经被生物学家发现三百多年了。它们往往出现在涨潮后的浅水海面,美丽的外表下,殊不知隐藏着厉害的武器。
为了避免被掠食,蓝龙会吞噬一种名为葡萄牙战舰(Portuguese man o’war,又名bluebottle)的管水母身上的刺细胞,巧妙地将这种刺细胞转移到它自己身体两侧的翼状附属器官的尖端。
于是,被蓝龙吞噬了的刺细胞,成为了蓝龙自身强大的防御武器。

“从我有记忆,就看到它们在当地的海滩上被冲上岸。”澳洲立斯摩尔市(Lismore, Australia)南十字星大学(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国家海洋科学中心(National Marine Science Centre)主任、海蛞蝓专家史蒂夫‧史密斯(Steve Smith)表示,据澳洲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无法确切预测何时出现。这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离岸多远,风吹多久。”
很多种类的海蛞蝓都是附着在海底生存,然而蓝龙会吞噬气泡,从而使其扁平的身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身体呈上下颠倒,它们可以像鲨鱼一样用身体上的颜色“反影伪装”来隐蔽身体——从而形成第二道防御。
它们身体深色的一面向天,从上方看,与海洋融为一色;身体向海底的一面则是银色,从下方看时,又与海面上折射天空的颜色融为一体。

蓝龙漂浮于温带和热带水域,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都有发现。它们雌雄同体,一次产卵约二十颗。虽然身长只有1.2英寸(3厘米),但锯齿状的牙齿却能够吞噬数倍于其体形的生物,难怪得名蓝“龙”。
在海滩上游玩的人,视力好的很容易发现蓝龙,因为它们漂浮于海面,容易被海风吹到岸边。而且往往一出现就是一群,在海面上形成一片“蓝色船队”,从而更引人注目。
不过呢,看到蓝龙最好不要捡起来。因为蓝龙刺伤人的能力就如同刺胞动物葡萄牙战舰(bluebottle)一样,被刺中会感到很疼痛,据说与蜜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死的蓝龙依然刺人。

史密斯先生分享说,他从来没有被刺过,“它们有刺人的能力,但不意味着它们每次都会去刺人。”
得益于摄影爱好者们对蓝龙奇特外观的传播,近年不时有目击报导。2017年,报导出现在台湾海域;2020年,又二次报导出现在美国德州和南非的开普敦(Cape Town)。
史密斯的公众科学项目——海蛞蝓普查(Sea Slug Census)很大一部分受益于这些数据。他称赞:“蓝龙确实是有代表性的裸鳃目软体动物,展示了这一物种的美感、图案和适应性。”
(英文大纪元记者Louise Bevan对本文有贡献。)
责任编辑:韩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