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后神医扁鹊再现身 清朝官员获救

文/周晓辉
两千多年后,扁鹊再显神迹,想必当年他也是修道之人,而且业已得道成仙,否则怎会有这跨越千年的施救?示意图。(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628
【字号】    
   标签: tags: , , ,

说到神医扁鹊,知晓其大名的中国人还真不少。不过,中国人知晓的扁鹊(约前407年—约前310年)原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代名医,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卢医、扁鹊是他的绰号。

扁鹊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呢?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说:“《黄帝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仍号之为扁鹊。又家于卢国,因命之曰卢医也。’”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扁鹊列传》则说:“(秦越人)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据此,“扁鹊”仅为秦越人在赵地行医之名。又因秦越人曾在卢国(国都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南,公元前613年被楚国吞并;一说齐国卢邑,即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行医,人称“卢医”。

简单说,古代有两位扁鹊,一位是人文始祖黄帝时期的名医,一位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后者从师于长桑君,尽得其医术禁方,又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所以修得高超医术。因为医术高超,所以时人称之为“扁鹊”。

关于战国时期的这位扁鹊医生有多神,史书记载了许多神奇的案例,比如换心手术,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治好大臣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等。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曾著有《内经》和《外经》,但早已失传。

扁鹊画像(维基百科提供

令人没想到的是,两千多年后,居然有人再遇扁鹊神医。民国时期的文人李石孙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晚清时,他的曾祖父李尚书由给事中任职常镇道,走马上任南行经过河南彰德时,突然腹部生了一个很大的痈疽恶疮。腹部很快肿胀起来,饮食难进,李公危在旦夕。

李公的大公子听说后,马上从京城赶往河南,途中遇见了一位穿着蓝袍、留着些许胡须的道士,但见他风采甚伟,仙姿绰绰。道士告诉大公子自己将去彰德为李公治病,大公子以为是父亲找来之人,遂邀请道士与自己同宿。

等到第二天早晨李公子起来后,发现道士已先行离开,内心有些惊讶,但也不知原因,继续赶路。待到了父亲的所在地,见父亲已然痊愈。李公告诉儿子,昨天晚上腹部疼痛难忍,在近乎昏迷中,他看见一位负剑的蓝衣道士,拱手向他施礼后,便坐在床头,用手掌轻轻按压他的腹部。

道士的手掌刚一碰到李公腹部,李公就觉得丝丝凉气深入脏腑,神识顿感十分清楚。道士随后拔剑欲将恶疮剖开,李公害怕疼痛,就出声阻止了他。于是道士微笑着继续为他按摩。过了一会儿,李公已感觉不到疼痛,便打算睡上一觉。刚刚闭眼休息,突觉剑入恶疮,他大惊而醒,此时恶疮已被戳破,流出了许多浓血。

待浓血流尽,李公精神为之一振,胃口大开。过了几日,腹部被戳破之处也逐渐结痂愈合。

李公说到的蓝衣道士正是大公子遇到的那位,父子二人这才明白他们是遇到了仙人,不过他们并不知道遇到了哪位仙人。

道士随后拔剑欲将恶疮剖开,李公害怕疼痛,就出声阻止了他。示意图,图为历代十大名剑系列——太极剑。(国立历史博物馆/陈重智提供)

李公痊愈后,听说彰德郡有十名医祠,因此前去拜谒感谢。进入祠堂,他发现第四座像正是给自己治病的蓝袍负剑、白面微须之神仙,而这位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扁鹊。感念神医之恩,李公遂出资令当地的县令重新修建祠堂。

过了一阵儿,李公梦见穿着绿色袍子的扁鹊前来致谢,一问才知道,重新塑像时,将他的蓝衣改成了绿衣。

两千多年后,扁鹊再显神迹,想必当年他也是修道之人,而且业已得道成仙,否则怎会有这跨越千年的施救?@*#

参考资料:《洞灵续志》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现代社会,有些人会认为算命先生能算准别人,却算不准自己。其实在中国古代,能算准自己命运,甚至离世之期的高人、术士比比皆是。因天机不可泄,有时是不便说与外人听的。
  • 在现代社会,已有医学研究者表示,“人体的每一系统、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杰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认为,人的身体“不只是化合物组成”,“而是上帝别出心裁的创造”。
  • 在中国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制作出功能显着或疗效神奇的药丸。这与他们掌握的秘术,尤其是修炼出的神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世间云游时,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颇有悟性的人,他们就会拿出这样的药丸,目的是让人能有所了悟,从而促成修炼的机缘,踏上返本归真之路。
  • 中国古代的针灸术源远流长,尤其是针术,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据史料记载,中医鼻祖神农氏曾“尝草制砭”“尝百药而制九针”。在中医大家的必读书目《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九针”的样式和用法。将细针缓慢地扎入身体就能治病,这种异乎寻常的诊疗方式也证明了人体中用显微镜都观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实存在的。
  • 古代中医有许多诊疗方法都极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脉就堪称一绝。说起太素脉,有人认为是脉术,也有人说是相术。因为它与一般的脉术不同,不但能诊断病情,还能预测人的贫富贵贱、祸福夭寿。据史料记载,太素脉始于唐,兴于宋,而流传于后世的则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张名太素者”所着的《太素脉决》(后为《订正太素脉秘诀》)一书。
  • 资深中医师赵丰宇非常欣赏坤德中医养生轩遵循中医传统疗法,将针、灸、药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适合现代人生活习惯与步调的治疗中。(shutterstock)
    在过往几千年中,随着朝代更迭,人们渐渐背离了对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风日下的社会中,人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败坏。瘟疫若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集中爆发,一般就是这个朝代到了覆灭之时。比如明朝,就是在各类瘟疫的密集爆发中,加速走向终结的。
  • 有关异人的记载,在中国古籍中并不少见。他们一般隐居在山野之中修炼着出世之道。到一定层次后,便具备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于某种异能异术。当机缘成熟时,他们会出山寻找有德之士,比如怀有大慈恻隐之心的行医者,将能治病救人的秘术或法术传给他们,使之得以善用,并让世人也能福荫并感恩于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药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质。(Shutterstock)
    古代医者多以救人性命为重,甚少有拿医药当牟利手段的。为穷苦的病人出义诊,动辄还施金、赠药的医生比比皆是。这就是古代中国民间大夫对淡泊名利的身体力行。
  • 明代的许多御医的一生都极富有传奇色彩,有的因帝王爱重而在医官的最高品阶上连任了好几朝;有的敢直言进谏,劝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则与帝王畅谈养生之道,让其清心寡欲、保养正气。这些御医都是品性高洁之人,医术更是不同凡响。他们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顽疾,还能通过诊脉预测出其福祸吉凶。
  • 他们深知,炼就医术之前,先要领悟医道。心中有道,望、闻、问、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于病痛疾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