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吃亏却不争辩 庾诜离世后往生佛国净土

文/刘晓
庾诜去世的时候,全家人都听到空中有人唱道:“上行先生已往生佛国净土去了。”(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358
【字号】    
   标签: tags: , ,

当本来属于你的财产被别人明目张胆地说是他的财产,你会如何反应呢?愤怒?与其争辩?报官?南北朝时期有位叫庾诜(shēn)的品行高洁之士的反应,很多人是绝对想不到的。

一天,庾诜乘船从田舍回家,船上装了一百五十石米。当时有个人托他带三十石米捎回家,他毫不犹豫就同意了。等到家后,委托人却说:“你的米是三十石,我要你托载的是一百五十石。”庾诜听后,默然不语,并且让他恣意取走了一百五十石米。如此明明白白吃亏却丝毫不动气,他真的非同一般。

庾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庾诜出生在新野(今属河南),他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喜好读书,经史百家无不了解;不仅如此,他对谶纬、占卜、射御、围棋、算术、机巧之术都很精通。

才华出众的庾诜性情恬淡、平易质朴,酷爱山林泉石等自然造化。他家占地十亩的宅院,山石池塘占了一半地方。他生活简朴,常吃粗粝的饭食、穿旧的衣服,也不考虑如何置办家产。

一次家里失火,庾诜只顾着将几竹筐的书安置在水池上,唯恐那些藏书被火波及。从中不难看出庾诜最在意的是什么。不过,当庾诜的一个没钱的邻居被诬陷为盗贼并被治罪时,庾诜却愿意以自己的书作为抵押,筹措来两万钱,然后他让自己的门生假装是邻居的亲戚,代其赔偿损失。邻居获免罪后,来向庾诜致谢。庾诜为了不让他有负担,说:“我同情天下所有无辜受罚的人,并没有期望别人的感谢。”

庾诜乘船从田舍回家,船上装了一百五十石米。当时有个人托他带三十石米捎回家,他毫不犹豫就同意了。示意图,图为明 谢时臣《麦舟兼赠图》局部。(公有领域)

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年少时就和庾诜有交情,平素十分欣赏他的才学。在他起兵后,任命庾诜为平西府记室参军,但不想出仕的庾诜推辞了。后来湘东王来到荆州,任命庾诜为镇西府记室参军,他同样不就。梁武帝当上皇帝后,又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然而庾诜却依旧称病不就。

到了晚年,庾诜一心向佛,他在自己的家中设立道场,每天都环绕佛像礼拜、忏悔,虔诚诵经,昼夜不辍。

一天晚上,他突然看见一位僧人,自称“愿公”,相貌举止都与常人不同。他称呼庾诜为“上行先生”,并送给他一束香,然后离去。

中大通四年(533年),庾诜在白天睡觉时突然惊醒,并对家人道:“愿公又来了,我在世间不能久留了。”说罢就去世了,面色没有任何变化,终年七十八岁。他去世的时候,全家人都听到空中有人唱道:“上行先生已往生佛国净土去了。”

梁武帝听说后,下诏曰:“旌善表行,前王所敦。新野庾诜,荆山珠玉,江陵杞梓,静侯南度,固有名德,独贞苦节,孤芳素履。奄随运往,恻怆于怀。宜谥贞节处士,以显高烈。”

庾诜给后世留下了所撰的《帝历》二十卷、《易林》二十卷等。他的儿子庾曼倩、孙子庾季才,学问、德行也都很好,有着美好的声誉。这除了庾诜言传身教的原因外,焉知不是行善积德的福报?

参考资料:《梁书》《南史》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们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来的使者,他与三国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并称汉代“建安三神医”。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秘诀是一个字!葫芦里面怎么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未解之谜》
  • 望儿山也称百望山,此山为太行山脉至华北平原最东端,主峰的海拔虽仅有210米但视野极为开阔,对北京城周边的景致可一览无遗。此地树林茂盛、环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见遍山枫红,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为之心旷神怡。关于此山的文字纪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长安夜话》,其内容说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
  • 杨五郎又继续说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讨伐盗贼,护卫寺院与信众外,不再过问战阵之事,其实六弟先前早已多次来信,还派孟良与焦赞要请我下山,我都婉拒了,况且我这山上只有区区数百武僧,要如何对抗辽国五万大军呢?
  • 杨五郎延德是杨家将士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军布阵的能力在众兄弟中最为突出,所以出战时父亲杨业都让他担任副帅职位。传说他于金沙滩战后于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但仍组织武僧团护卫百姓抗击辽军,朝廷因此封他为大德禅师,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领兵抗辽的过程却流传着这样一段曲折连绵的故事.......
  • 当时北宋与辽国的边境长达千里,除了这三关之地以外几乎是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必须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据点,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于外族的侵犯,据今人统计在这些地方与杨六郎有关的地名多达数十个,杨延昭在这些地方也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英雄故事。
  • “药王”孙思邈淡泊名利,仙风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学识和道行高深,“精识高道,深达摄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摄生之道,相传他活到141岁,外貌非常年轻,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闳、安期先生之类的神仙。孙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传》中有同样的记载,说秋天时,龙在绛地的郊外出现。史载中第一位“豢龙氏”是董父,是黄帝的后裔。在《九州要纪》中有提到:“董父喜欢龙,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龙,于是他成了豢龙氏祖先。”那么豢龙氏职掌什么工作呢?董父豢龙成功后,据传他与龙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馆,珍藏着一座神异的木质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从中间裂开,里边显现的是观音菩萨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两人说话间来到了一处巍峨雄伟的宫殿前,祖师说:“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会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会汇聚此地,你与我屏息远离瞻仰,我会把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号告诉你,虽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归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诉你,好让你知道容易对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