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流芳】盛德君子颜真卿 流芳百世的风采

font print 人气: 207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唐时期,颜真卿塑造了很多的知名“品牌”,至今被人津津乐道。他是忠君爱国的名臣,是饮誉古今的书法大家,也是名列道家仙鉴,榜上有名的兵家奇人。身为文臣,他能提振大唐朝纲;身为武将,能统20万大军纵横燕赵,护持社稷声威。他一生官运亨通,忠义气节皎如日月,为何上天如此青睐一人,成就他流芳百世的名流风采?

颜真卿,字清臣,是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第五代孙。《颜氏家训》作为北朝三大著作之一,正是诞生于这一家族。由于颜真卿护国有功,曾被封为鲁郡开国公,因此时人称他为“鲁公”。他自幼勤恳好学,善于文学词藻,尤其精研书法。(《旧唐书》卷128)

颜真卿十八九岁时经历一场大劫,不过却也因祸得福,和道家结下不解之缘。颜真卿大病卧床一百多天,当时所有的医药似乎都约好了集体失效一样,无意救济他濒临危亡的身体。有一个自称“北山君”的道士来到他的家中,拿出米粒大小的药丸让他服下,顷刻之间便大病痊愈。

道士郑重地对他说:“你的清廉美名都记在黄金台上,完全可以出世成仙,到天上去做仙官。你身在尘寰,切不可沉溺于名宦大海。”随后,道长又交给他一粒丹药,告诫他:“你要坚持节操辅佐国君,以勤俭忠厚修身。百年之后,我在伊水和洛水之间等你。”道士飘然而去,为他留下团团谜雾。颜真卿不解其意,唯有好好地守护着高人的嘱托。

颜真卿的忠义出于天性,所以就连书法也透露着刚劲、宽博的气度,字如其人,沉着刚毅。所以欣赏他的书法,但见字里行间都携带着金石之气,运用笔锋都是中锋,犹如出兵一般。

时光飞逝千载,洗却了多少王朝的繁华,而这位挺然奇伟的盛德君子终以赫赫精忠、笃厚正直成就了后世千秋不朽的名流风采。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hannel/e2bae620-0fd7-4f56-a566-8ecf924c4325
订阅频道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1OYKxRpBsudVX2zY2rrdw
订阅古韵流芳telegram群组:https://t.me/guyunliufang

古韵流芳】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维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国语》有句名言:“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深入险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迹因而被收录在史书“忠义传”中。(志清/大纪元)
    敌兵攻破京城时,有个人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他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这说的是宋朝靖康年间一段的忠义故事。靖康之变中,忠臣良将舍生忘死、救国赴难,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休。这位大臣身在敌营,至死大骂金人。最后,他得到敌国的敬重,被尊为靖康耻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李纲虽是一位文官,却像一道坚固的长城,守卫北宋都城开封,连金兵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李纲一生坚持抗金,如果说皇帝坚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耻”也许就不会发生!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中国山水画
    山东宁阳县有两个古老的地名:“东疏”“西疏”(现西疏并入了东疏镇)。这两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西汉名臣疏广、疏受叔侄而设的,其背后有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