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01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骆亚、吴翔采访报导)近期,中共当局提出把检测冷链食品作为新一轮防疫重要政策。上海防疫专家张文宏却表示,中国大陆无一例确诊病例来自冷链食品,他的说法得到大陆首席疾控专家吴尊友的呼应,引发外界关注。
美国病毒学专家林晓旭博士受访时说,“总算有人说实话”,中共的“甩锅”如今被自己的专家打了脸。在他看来,中共政府检测冷链食品是出于政治需要的荒唐做法,是“上下一条心忽悠老百姓”来骗钱。
张文宏:买进口货被感染 概率比空难低
当局近期频繁从外国进口冷链包装上验出中共病毒核酸阳性反应,包括鳕鱼、车厘子、美国进口啤酒等,引起民众恐慌。
23日,上海疾控中心著名防疫专家、“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作客中共央视《疫情下的冷链》节目。他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消费了无数的海鲜,买了无数的东西,我只是看概率,因为买了一件国外进来的东西而被感染,到现在为止一例都没有发生。当这个概率比空难还低的时候,你自己决定。”
林晓旭解释,所谓冷冻食品产品包装带来感染,只是借用了一个概念,说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一点,实际上很多食品的外包装都采取充份消毒等措施,未必是传染途径。

环境监测防疫?美国专家:为骗取财政
当前疫情中,中共当局从中央到地方,要求加强冷链食品及冷链工作者的核酸检测。林晓旭指,“这是中共政府出于政治需要的做法”。
“特别是去年,因为(中共当局)要强调中国内部病例已经清零、新病例是境外输入,而入境人流已经比较少,这时就想以进口冷冻食品作为一个借口。”他说,“冷冻食品从俄罗斯运到香港、大连港口,都报告有运货员工被感染,这变成了官方很好用的一个借口、工具,把疫情责任推到输入病例身上,说中国疫情的再次爆发是外国人带进来的。”

他认为,包括最近华春莹攻击美国的军事研究所是病毒来源等等,都是进一步挑起民众对外国人的仇恨,让他们觉得疫情长期控制不住是外国人带来的问题,“这种说法,现在被自己的专家打脸,只是来得太晚”。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到地方下达重要防疫政策文件,对冷链食品进行大规模检测。如果只要洗手就可以避免传染,这种昂贵的核酸检测是否劳民伤财?对此,林晓旭的回答是肯定的:“接触的传播,最简单的就是日常勤洗手,避免用手抠鼻孔、擦眼睛等,基本就能防止,况且多数工人接触冷冻食品还会戴手套。”
他直言:“当地政府追溯冷冻食品的做法,我觉得就是上下一条心,一起骗百姓,然后骗取财政。”
“因为这样一搞核酸检测,就有钱来了,很多检测公司甚至给一点回扣,只要用我的产品检测,我们还有回扣。”他接着解释,“同时,冷冻食品的物品清单这么多,每样东西检测,这些公司倒楣了要被检测的话,恐怕还得‘上点贡’给地方政府,才能躲避检测阳性的结果。”
同样,针对上海的确诊病例,中共官方检测患者的居住环境,称检测多少标本呈阳性,在林晓旭看来,“这从防疫上来说是做无用功”。对于确诊病例,最主要的防疫做法,一是找到密切接触者,二是环境消毒。人被感染了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感染者处过的环境中有点病毒存在是正常的,“你要做的就是消毒,再怎么检测有什么意义呢?就算检测它是阴性,你放心吗?你敢用吗?还不是一样要消毒?”。
他强调说:“从实际的考虑,我觉得这么做(环境检测)就是骗钱。”
北京医生:防接触感染 方法很简单
日前,北京南郊肿瘤医院,在1辆双层垃圾车的内部与外部采集的样本中,发现“检测结果可疑”,医院随之暂停门诊,亦引起民众疑虑。就环境检测和接触传染问题,大纪元也采访了北京的辛医生。
她表示,物品上的病毒确实能传染到人,像电梯、楼梯、楼道都能传播病毒,所以一旦发现阳性,患者周围的环境都要处理,沾染的物品一定都要消毒——当然物体上的病毒不会长久,只能存活几天。与此同时,密切接触者都要隔离,这样才能切断传染途径。
如何有效防止接触感染?辛医生说,中共病毒的特点是不耐热,食品买回家以后,先清洗外包装,再经过加热,就会杀灭病毒。
她强调,接触食品外包装后,要用皂性洗涤剂来洗手,很快就可以洗掉病毒,因为病毒外膜是脂类物质。此外,食品最好不要吃生冷的,加工后再吃是很安全的。
责任编辑: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