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画家董其昌资助穷算命先生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气: 1285
【字号】    
   标签: tags: ,

明末书画家董其昌的书画享有“宗师”、“明朝第一”等赞誉,民间争购。是什么机缘下他以书画资助一位算命先生?结果又如何呢?

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是明朝后期大臣,享有盛名的书画家。他出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董其昌的书画在当时及后代有极高的评价。《画史会要》评他的画“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具足,而出以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一代宗(师)”。他的画风在当时为“华亭派”的代表,也博得明朝第一的高度评价。他的书法集古法之大成,入了清朝,又得到康熙、乾隆等清初盛皇的推崇,对清朝的书法风尚影响深远。就在明朝万历年间,董其昌的书画已经价重一时,然而对于贫穷的人,他并不吝惜自己的书画,反倒是慷慨赠与。

董其昌晚年时退隐家乡,一年冬天曾到苏州一游。当他的船停靠在风景名胜的虎丘时,刚好雨雪停歇。他兴致勃勃,登上虎丘,想一览千里雪霁天晴的景致。他进到一间草舍稍歇,那时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见到董其昌后便惊慌地躲避。董其昌问此人是谁?舍人说:“他是山前学塾的教师,因为天气寒冷,来这里要杯酒吃。”

董其昌说:“我带来不少酒菜,何不请他一起来偕饮。”于是舍人把书生叫进来。董其昌问他姓名,书生回答说:“我叫许运通。”董其昌笑着说:“从许君的姓名中就知命运亨通,何必担扰自己的前途呢?”书生起身鞠躬拜谢说:“听说您能改变别人的命运,得到您这一句话,我就没有什么可忧愁了。”

董其昌温和地问他:“今年有人请许君教书吗?”书生回答说:“一时还没有,只好去帮人占卜算命了。”在千里开霁的虎丘中两人谈得十分融洽。临分手时,董其昌说:“三天后,可到寒山寺中来找我。”

三天后,书生如期前往,董其昌亲身出外相迎,一见许生就笑着说:“我已经为君办好‘命运亨通’的事情了。”许生茫然不解。

董其昌继续说:“许君既然擅长于算命占卜,为何不前往京师施展技术呢?”

书生说:“本来早有此意,无奈家中人口多而拖累,又缺乏路费。”董其昌说:“这事不难。”于是拿出一张纸,用大字写上“吴门许运通卖卜”七个字,又拿出一大幅松绫,在上面写了一篇送行序,盛赞许生算命、占卜技艺精湛。董其昌说:“请君一到京城,就将这牌子和字悬挂出来,一定会有很大帮助的。”又担心他路费不足,再送给他一轴自己的画,售得的画金可用来补足路费。

许书生再三拜谢恩人后辞去。他卖了画,得到了十二两银子,就搭上运粮船到了京城。随即租了一间房,把董其昌写的招牌挂在大门上,又将那幅松绫送行序悬挂在屋中的墙壁。一时闻风而至来观赏董其昌书法的人很多,同时也找许生卜算。事后人们相互赞誉他的算命占卜技能了得。很快地许运通的名声远播,连达官贵人都来请他去算命。

在京城不到十年,许运通就积蓄了千金。他捐纳了钱财,进入国子监,考取了武英殿中书。许运通后来衣锦还乡,这时董其昌已是高寿之年。不久后董其昌去世,许运通为董其昌服了三年的“心丧”(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感念他慷慨济助的恩义和温馨的情谊。@*#

资料来源:(清)赵熊诏《太上感应篇注训证》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话可大有来历,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励学篇》中的诗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连皇帝为读书代言呢!那么,皇帝的话准不准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个风流儒雅、诗情画意的时代,文人辈出,也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宋祁,因为两首诗词,竟然决定了他传奇的命运!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想评选出个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选,在历史上就争议颇多。不过对于谁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无异议,此人正是誉满天下的关汉卿。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说起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为美食写诗做赋。今天让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 他以通俗的诗歌引领了一个时代,又以诗歌缔结一朝传奇。他成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标,也成为佛门史载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愿:当佛陀下世时,他要随慈氏下世,经历劫难,成就无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当朝的文笔,在未来世专颂转法轮。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当年苏辙为了感念巢谷,写下《巢谷传》,说他死于岭南。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过唯一能证明的就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