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素品行卓绝 宋太祖受言书屏

文/许茹
太祖认为王昭素说的有道理,就将“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写在了屏风及几案上。图为清代《彩绘帝鉴图说》之宋太祖“受言书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6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酸枣县有位叫王昭素的士人,不仅满腹经纶,而且品行卓绝。他博通《九经》,兼研究老庄学说,对《诗经》、《易经》尤为精通。他认为三国魏王弼、东晋韩康伯注释的《易经》及唐代孔颖达、东汉马融的疏义都没有很好地道尽其内涵,所以自己就写了《易论》二十三篇。

王昭素从小就淡泊名利,不好功名,反而对修道十分感兴趣。他常常聚徒教授,传播德化之道。他的品行同样卓绝,乡里人无不尊敬和称赞他。每当乡里人之间发生争执,他们大都不去找官府理论,而是来找王昭素,由其判定是非。由此可见其在民众中的威望。

史载,王昭素的德行还感化了许多人。比如,他去集市上买东西,从来不讨价还价,而是按照商贩之言付账。一次,他去买东西,付完钱后,商贩不好意思地对他说:“刚才的价钱我说高了些,东西不值这么多钱。”说罢,卖家想退回些钱。可是王昭素却拒绝了,他说:“我不愿意改变双方都已经同意的价钱,以免让人家说你做生意不老实。”他的善举让很多商贩都非常感动,他们说:“王先生买东西时,我们千万不能抬高价格。”

他的善举让很多商贩都非常感动,他们说:“王先生买东西时,我们千万不能抬高价格。”图为(传)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王昭素因为修整住宅,家中堆积着一些椽木(椽 chuán,架屋顶的木条)。一天晚上,有小偷撬门来偷椽木。小偷的动静惊动了王昭素,他没有作声,而是起来将椽木从大门中全部扔了出去。小偷羞愧地离去,自此,乡里没有再发生盗窃案。

古代出行除了骑马,还可以骑驴。王昭素家中就有一头驴,他出门常常骑驴,乡里乡亲有事也来借驴。每次有人借,他都慨然应允,即便自己有事情需要用驴。也因此他每每出门前都要询问仆人当日是否有人来借驴,如果没有人借,他才安心骑着毛驴出门。其善良、诚挚若此。

王昭素还善相面。后来曾在宋太宗年间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的李穆兄弟,曾跟从王昭素学习《易经》。王昭素曾多次赞誉李穆,说他的理解力往往出乎自己的意料。他还曾对他人说:“李穆兄弟都是国家栋梁,尤其是李穆,他日必在朝廷为官。”

《宋史》上说,李穆小时候就善写文章,后周时中进士。宋朝建立后,任多个官职。宋太祖拜他为左拾遗、知制诰。李穆以分析时政精辟而著称、参与编修《五代史》,还出使南唐,对李煜晓以利害。宋太宗时将其晋升为参知政事。李穆为人质朴忠厚,谨言慎行,待人宽厚,好荐后进,深信佛典,善谈命理。

宋太祖赵匡胤好道,在未当皇帝时,就与道士,比如陈抟有交往。赵匡胤称帝后,仍乐意与道士探讨治世养生之术。宋太祖开宝年间,李穆向皇帝推荐了好道并对《易经》有着深入了解的王昭素,太祖征召其入京为国子监博士,并在皇宫中与其见面。王昭素时年已经七十七岁,但精神不衰。

清代《彩绘帝鉴图说》之宋太祖“受言书屏”。(公有领域)

见面后,宋太祖感叹与王昭素相见恨晚,问其为何不求仕途。王昭素委婉地回答说自己是草野的愚蠢之人,对于推进圣化起不了什么作用。宋太祖遂请他将讲讲《易经》中的“乾卦”篇。

在讲到第五爻飞龙在天时,“飞龙在天”乃是人君之象。王昭素讲论君道,援引古时帝王以为佐证,暗含劝谏之意。宋太祖问“此书岂可令常人见”,昭素回答说“此书非圣人出不能合其象”。

宋太祖很喜欢他的忠直,又向他请教治世养身之术。王昭素告诉他说:“治天下,莫如爱恤百姓;养身体,莫如寡少嗜欲。盖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故治国之道,莫如爱民也。欲为身之害,害少则身安。故养身之道,莫如寡欲也。”简言之,就是“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大意是治理国家没有比爱惜百姓更重要的,养身没有比清心寡欲更有效的。

太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将“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写在了屏风及几案上,以便警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这就是历史上的“受言书屏”的故事。

宋太祖还向王昭素询问了民间的一些事情,他皆以实告之,没有任何隐瞒。太祖希望他可以留下做官,但志不在此的王昭素以年迈为由予以推辞。太祖遂授其为国子监博士,赐茶药及钱二十万,留了一个多月后,让他回家养老。

八十九岁那一年,王昭素卒于家中。其一生以仁心广为人知,有不为人所知的隐德。@*#

参考资料:

《儒林传》
《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清代女学兴盛,才媛辈出,官眷闺秀的交游聚会,往往充满了儒雅和诗意。出身湖阳世家的恽珠,才思敏捷,少女时期的诗作《锦鸡诗》,独具娴静高华的气质,而且流露出化凡禽为神鸟的超凡脱俗的志向。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为梅花作诗,偏要说:“一枝留待晚春开。”沦落风尘的她,却因为这句诗,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华遇见人生伴侣。从此,二人诗画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话。
  • 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他一生画了三百多幅壁画,并有近一百幅卷轴画被皇宫收藏。民间画工称他为“画祖”,史称“画圣吴道子”。
  • 清代诗坛有一位才女,长于书香之家,嫁入诗礼之族。她身边的亲友,皆是文士、才女,她本人更是这个文学家族中,一颗光华熠熠的明珠。
  • 山东才女王照圆,不仅是郝懿行治学生涯上的贤内助,自己也留下了补注古文的专业著作。
  • 飘然尘外,一洁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飞还歇、徘徊空阶,她也是一只漂泊半生的秋日残蝶。
  • 清代这位出身江南书香门第的小女孩──沈善宝,不仅能诗擅画,甚至能用书画换取钱财,承担养家的重任。她不仅是神童,更是才华与担当兼备的传奇女生。
  • 明清时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闪耀。其中有一位传奇闺秀席氏女,因擅长画兰而以“佩兰”为号。她不仅能教丈夫写诗,双双结为人间诗侣;而且惊世骇俗,成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兰,本名蕊珠,字韵芬,又号道华。她生于常熟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诗人吴伟业的外孙,有诗集四卷;两位姑姑皆是闺秀诗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两卷《绿窗小咏》,是家族引以为傲的才女。席佩兰八九岁时,便熟读《诗经》,以姑姑们为榜样,钻研诗艺,积淀了文思敏捷、辞令娴雅的才华。
  • 明清之交的江南无锡,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烟波之风光,也有名流荟萃、诗赋鼎盛之风流。这片吴中繁华之乡,在闺秀文学盛况空前的时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诗词传世的才女——顾贞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