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文莱第二任国王仰服大明声教,亲率王族、大臣等150多人泛海来朝,只为一睹天朝皇帝龙颜,即使托葬中华,死而无憾。明成祖朱棣为文莱王国御制镇国碑文,亲赋《浡泥长宁镇国山诗》,以彰大明全抚天下荣恩。
文莱(古称浡泥,Brunei),是当今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国民福利待遇极高。因文莱盛产石油和天然气,靠出口能源,获得雄厚资本。文莱王室因坐拥钜大财富,被誉为全球最富有的王室。
文莱全称“文莱达鲁萨兰国”,译名带有和平之邦的意思。从华文记载看,因译音差异,诸如“婆利、勃泥、浡泥、婆黎、孛泥、佛泥”等均是文莱古称。正式称为“文莱”,在中国文献中,始于明末《东西洋考》。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于洪武二年(1369年)将西南十一国列为“不征之国”,其中包括浡泥王国(文莱)。次年,朱元璋派使臣张敬之、沈秩出访浡泥国。当时的浡泥国王是马合谟沙。国王接待了中华使臣,随即派人带着国书和贡礼入华回访。
朱棣登基后,是为明成祖,改元永乐。就在永乐元年(1402年),21岁的麻那惹加那(1381年—1408年)即位,成为浡泥国第二任苏丹(国王)。
至永乐三年(1405年),麻那惹加那遣使入华,朝贡大明。明成祖朱棣也派去使臣,封麻那惹加那为浡泥国王,赐予印诰、敕符、勘合(指验对符契)、锦绮、彩币等。浡泥国王收到明成祖赐予的礼物,非常高兴,决议率领王妃、兄弟、子女、大臣等入华朝贡。永乐六年(1408年),郑和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与此同时,麻那惹加那亲率王族和大臣等150多人,横渡汪洋大海,前往中华。
浡泥国王在福建登陆。甫一上岸,在明朝大臣的带领下,前往南京朝见明成祖。凡是浡泥国王所经之地,无论州县,他均受到当地官府的热情接待。
永乐六年八月,浡泥国王一行终于抵达京都应天府(南京),亲眼目睹了当时世界上最辉煌、伟大的皇家宫殿。国王行大礼,跪拜致词说:“陛下膺天宝命,统一万方。臣远在海岛,荷蒙天恩,赐以封爵。自是国中雨旸时顺,岁屡丰登,民无灾厉,山川之间,珍奇毕露,草木鸟兽,亦悉蕃育。国中耆老咸谓此圣天子覆冒所致。臣愿睹天日之表,少输悃诚,不惮险远,躬率家属陪臣,诣阙献谢。”
国王的话大意是说,明成祖顺应天命,一统天下诸国。虽然我远在海岛,也蒙受天恩,获得陛下赐封王爵。从这位国王的陈述看,自从明成祖即位登基之后,受他威德功德所致,浡泥国风调雨顺,物产丰登,珍宝流溢,百姓安居乐业,远离灾殃,就连国中山川之间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受到天朝恩泽。
浡泥国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此,国中德高望重的耆老都说“中国圣人德化渐暨”,意指这是中国圣人威德覆盖所致。国王也曾亲自表示“实惟(大明)天子之赐,是天子功德所加”。因此,这位国王心向大明,不畏艰难险阻,率领王室成员泛海而来。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渤泥国王进贡的礼物是渤泥国的土特产、香料和海产品。明成祖对于浡泥国王亲自率王族、大臣前来的至诚之意,十分感动,再三慰劳国王一行,并厚赏国王、王妃以及随从。明成祖特在奉天门举行国宴,款待浡泥国王;在内馆,款待浡泥国王妃和子女。宴会结束后,将他们安置在会同馆(招待国宾的场所)。
浡泥国王如愿以偿,亲眼目睹中华天子龙颜,了却了一桩心愿。在他的带领下,远在数千里之遥的浡泥国与明成祖接上了缘分。使命达成后,麻那惹加那国王于入华不久,便匆匆离世,终年28岁。
去世之前,年轻的国王对王妃说,人生死有命,“我僻处荒徼,幸入朝睹天子声光,即死无憾。死,又体魄托葬中华,不为夷鬼。”国王认为自己居住的浡泥国是偏僻的蛮荒之地,有幸来到中华亲眼目睹天子龙颜,即使死,也了无遗憾;即使死,也能将身体和灵魂托葬在中华,免做夷地之鬼。
国王临终抱憾,惟有一事,“所憾者受天子深恩,生不能报,死诚有负”,浡泥国王表示自己受到明成祖恩宠,却在生时不能报答,实在有负皇恩。国王指着幼子说:假如自己去世,希望儿子“誓世世毋忘天子恩,若等克如我志,瞑目无憾矣。”他深深眷恋着大明天子的恩宠,叮嘱儿子牢记,并要大臣将他安葬在南京。

明成祖获讯,为此罢朝三日,伤痛哀悼浡泥国王。按照大明诸侯王的礼制,将其安葬在安德门外的石子冈(浡泥国王墓仍存,位于南京雨花台区),为他竖起神道碑,又在墓旁建立祠堂,赐其谥号恭顺王。每年春秋二季,明成祖派官员致祭。
麻那惹加那去世后,明成祖还妥善安排了他的身后之事,赐封其子遐旺承袭王位。遐旺辞别归国之际,明成祖考虑到新王年幼,就命大臣张谦、周航等人保驾护航,并留镇浡泥国一年,护佑新主,安抚当地民情。
明成祖慷慨大赏,赐予遐旺大量珍宝财物,包括一条玉带、百两黄金、三千两白银,以及钱钞等,至于锦绮、纱罗、衾褥、帐幔、各类器物更是不限,包括遐旺的随从都获得明廷赏赐。
麻那惹加那生前,曾上奏表示“臣境土悉属职方”,就是他所辖的国家都属于大明疆土,因此向明成祖“乞封国之后山为一方镇”,他请封东南亚最高山为浡泥国的镇山,永镇南洋大地。
明成祖就将其后山封为“长宁镇国之山”,并亲自撰写碑文,命张谦等人抵达浡泥国后,在彼处刊石勒铭,并敕告爪哇国(东南亚古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不得再向浡泥国索要进贡,由此彰显大明护佑之恩。明成祖于赐文中,还赋有一首长诗《浡泥长宁镇国山诗》:
“炎海之墟,浡泥所处。煦仁渐义,有顺无迕(音午)。扯扯(音扯)贤王,惟化之慕。导以像胥,遹来奔赴。同其妇子、兄弟、陪臣,稽颡(音嗓)阙下,有言以陈。谓君犹天,遗以休乐,一视同仁,匪偏厚薄。顾兹鲜德,弗称所云。浪舶风樯,实劳恳勤。稽古远臣,顺来怒趌(音吉)。以躬或难,矧曰家室。王心亶诚,金石其坚。西南蕃长,畴与王贤。矗矗高山,以镇王国。镵(音禅)文于石,懋昭王德。王德克昭,王国攸宁。于万斯年,仰我大明。”
永乐十年(1412)九月,遐旺国王携其母妃再次来到中国,祭拜先王墓。同年十一月,抵达南京,朝见明成祖。一直到次年二月,遐旺国王才启程返国。根据学者统计,浡泥三位国王马合谟沙、麻那惹加那,以及遐旺,三王在位共计62年。期间,浡泥国与大明文化交往频繁,二国互访高达14次。
而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生前与大明结缘,死后不愿做夷地之鬼,甘愿托葬中华,长眠中土,永仰中华国恩。
参考资料:
《明史》卷325
《明会典》卷98
《东西洋考》卷5
《皇明文衡‧脖泥国恭顺王墓碑文》卷81@*#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