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一念失 受此百年谴” 苏东坡前世为和尚

文/许茹
就是这样一位名扬宋朝乃至后代的文学家,却与佛家有缘,而且还知晓前生、相信因果,他今生所取得的成就焉知不是前生修来的福报?(金嘉英/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104
【字号】    
   标签: tags: , ,

北宋文学大家辈出,其中堪称“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的当非苏轼莫属。苏轼,世人又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一生仕途坎坷,但从不失其抱负和胸襟。他在诗词、书画、散文等方面皆有很高成就,后世流传甚广。他的诗作题材广阔,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为“宋四家”之一;同时,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就是这样一位名扬宋朝乃至后代的文学家,却与佛家有缘,而且还知晓前生、相信因果,他今生所取得的成就焉知不是前生修来的福报?

苏东坡前世是和尚

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苏轼前往黄州(今在湖北黄冈)贬所,其弟苏辙也被贬官,苏轼的家眷则在苏辙处。五月,苏辙来到齐安,在那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与云庵师、聪禅师出城迎接五戒和尚。第二天,云庵师、聪禅师也做了同样的梦,他们都很惊异。

不久后,他们收到苏东坡的信,说自己“已到奉新”。三人大喜,将其迎到建山寺,并将他们做的梦告知。苏东坡说:“我八九岁时,曾梦见自己是个出家人,往来于陕右地区。我母亲怀孕的时候,梦见一个僧人前来投宿,那个僧人瞎了一只眼。”

云庵师惊道:“五戒和尚正是陕右人,瞎了一只眼。他老年在高安游化,后在大愚圆寂,算起来他圆寂已经有五十年了——东坡先生今年恰好四十九岁,定是五戒和尚转生无疑!”从此,苏东坡就自称为“戒和尚”。

苏东坡还喜好穿僧衣,并曾在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说“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南华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宋代的《清本山堂话本》里有一篇《五戒禅师和红莲记》,说的是五戒和尚和明悟禅师一道在寺里修行,他们捡了一个弃婴,并把她抚育成人,取名红莲。红莲长得亭亭玉立,妩媚动人。五戒和尚凡心未去,犯了色戒。明悟禅师看在眼里。第二天,他特地去采了枝白莲插在瓶中,约五戒和尚来观赏。五戒顿时醒悟,羞愧不已,回到自己房中沐浴后就圆寂了。明悟预见到五戒下一世可能谤佛谤僧,这样可能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于是他也赶紧坐化,紧追五戒投胎而去。五戒投胎到了苏家,转生为苏东坡;明悟转生后为苏东坡的好友佛印和尚,而红莲投胎转世后是苏东坡的侍妾朝云。

苏东坡起初醉心功名,并不太信佛法。被贬黄州后,他与住在庐山上的佛印和尚相交,并成为好友。二人常常一起打坐,讨论佛法。佛印一再点化他,加之苏东坡悟性不低,也知自己前世是修炼人,因此深信因果轮回之说,崇信佛法,并潜心修炼。

1101年8月,苏东坡去世前,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子说:“我平生没做什么坏事,相信不会坠入地狱的,你们不要太伤心了。”又告诫人们神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遗憾自己已经回升无力了。不知苏东坡再度转世时是否会走上修行之路?@*#

参考资料:

北宋僧人释惠洪《冷斋夜话》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话可大有来历,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励学篇》中的诗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连皇帝为读书代言呢!那么,皇帝的话准不准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个风流儒雅、诗情画意的时代,文人辈出,也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宋祁,因为两首诗词,竟然决定了他传奇的命运!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想评选出个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选,在历史上就争议颇多。不过对于谁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无异议,此人正是誉满天下的关汉卿。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说起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为美食写诗做赋。今天让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 他以通俗的诗歌引领了一个时代,又以诗歌缔结一朝传奇。他成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标,也成为佛门史载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愿:当佛陀下世时,他要随慈氏下世,经历劫难,成就无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当朝的文笔,在未来世专颂转法轮。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当年苏辙为了感念巢谷,写下《巢谷传》,说他死于岭南。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过唯一能证明的就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