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0年07月16日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称“科创大赛”)近日被指控,去年一等奖项目中,有一篇来自重庆一中的论文与某硕士论文中数据图片相同。此前,云南一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得科创大赛三等奖,引发质疑。
据《新京报》报导,医疗自媒体“丁香园”刊文称,重庆一中在去年科创大赛中的获奖论文与某硕士论文中的多处实验数据图片相同。
据科创大赛官网信息显示,重庆一中的获奖论文是彭某珊的《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该论文获得2019年第33届科创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重庆一中官方公众号6月30日文章曾提到该项目,还称该项目获得西南大学专项奖、重庆科技学院专项奖、云日专项奖。作者彭某珊目前就读于复旦大学。
而前述“丁香园”刊文披露的硕士论文是陆军军医大学硕士生张玉所撰写的《AMPK_Smad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指导教授是易龙。而这两人的名字与彭某珊获奖论文的其中两位指导老师同名。
报导称,彭某珊的论文所用的图片,除图说外,论文后面的13张图片与张玉的论文主体部分的数据图片一模一样。
《中国科技教育》杂志曾刊登彭某珊该篇论文,亦显示该论文的指导老师中有张玉、易龙。

中国青年报报导,7月14日,重庆市科协工作人员承认,彭某珊的论文与张玉的论文有部分相似,是因为张玉是彭某珊指导老师。彭某珊的论文是在张玉的指导下撰写出来的。
然而,科创大赛的评审原则是,优秀参赛作品三原则为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
此前,云南省昆明市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凭借着对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在科创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然而,该学生家长随后被曝出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其母曾研究过此项目,且与获奖课题十分相似。
责任编辑:萧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