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0年07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北报导)全球在中共肺炎(武汉肺炎)肆虐下,台湾抗疫经验受到国际关注,一位来自印度东部小镇的大学生,特地以台湾近期“口罩外交”经验,做为研究主题,他更发现台湾保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加上民主体制的发展,对于研究两岸政治变迁很有帮助,因此在5年前,选择到台湾研读亚洲与国际关系。
“我喜欢历史与政治,对于两岸议题很感兴趣。”来自印度东部小镇的潘孟吉(Manoj Kumar Panigrahi)谈到,因为对中文、政治的热爱,5年前特别申请台湾教育部台湾奖学金,来台湾就读政治大学亚太研究英语博士学程(IDAS),研究亚洲与国际关系,专攻海峡两岸与决策治理。
他将近期台湾“口罩外交”经验,以及台湾与中国大陆间的关系,牵动到国际关系的走向,列为他的研究题材。对教育充满热情的他,还深入台湾偏乡担任志工,向国中小学生介绍印度的多元种族与文化,期望大众能因为了解避免出现歧视言论。
“我是成长于乡下的小孩,父母工作也很简单,对政治有兴趣是因为全球恐怖主义与种族冲突攀升的关系。”潘孟吉说道。
他曾跨越两千公里从家乡到印度首都新德里读硕士,并来台交换过一学期,潘孟吉来台湾后发现,台湾保有真正传统的中国文化,也因为自由、民主的发展,能提供他完整且充实的两岸政权环境变迁。随着深入的了解,开始对两岸的差异萌生高度的兴趣。
他也好奇,台湾近期的“口罩外交”,以及为什么会提供奖学金给各国学生,背后的外交、经济考量与决策判断,都成了他的研究题材。

他长期参与台湾教育部“优秀外国青年来台蹲点计划(TEEP)”,到访超过50间学校、进行上百场演讲。他分享,初期遇到不少学童直接称他为“黑人”,但他不在意,选择以“同理心”的态度与学生沟通。
他分享,像是印度的问候语“Namaste”,在梵文里代表了爱、尊重与平等,人们用这个字,时时提醒彼此“你有你的好,而我也有我的独特,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对于印度人的刻板印象,包含“请问你是哪一个种性的?印度人是不是吃素?是不是数理能力都很强?”面对各种刻板印象的提问,潘孟吉谨记母亲教诲,用耐心面对歧视。他常以自身经验分享,像他自己就重修过数学三次,“并非全部印度人都非常聪明。”
印度有超过13亿人口,国土面积排名全球第七,种族、宗教、文化多元,甚至共有22种官方语言,潘孟吉在拜访台湾各地学校演讲时,也借此提醒学童,不要用单一特质定义他人。

因为研究两岸关系,潘孟吉期待能在签证过期前,去一趟金门、马祖访问战史痕迹。曾因TEEP计划,在澎湖待了8天,非常享受当地人的简朴与纯真,鬼斧神工的自然奇景与历史景点也让潘孟吉印象深刻。他谈到,毕业后想要留在台湾工作,从事教职或研究,持续深入探究两岸及亚太关系。
责任编辑: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