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疫情逆转全球化 外企警醒降低对中国依赖

人气 637

【大纪元2020年05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玉洁综合报导)经济学人智库(EIU)5月13日发布报告表示,预计疫情将重塑全球贸易,疫情危机令各国企业警醒,希望降低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性。

报告中说,中国大陆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跨国企业持续增加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并利用其需求市场,但是此次疫情可能令这种全球化发生逆转。中美贸易战期间,已经有一些跨国企业将供应链转移至亚洲其它地区。

EIU认为,疫情将推动更多企业转移供应链,催生出一个减少依赖中国大陆的,更为多元化的亚洲区供应链网路,撤离中国将成为更广泛的趋势。

透过在美洲和欧洲建设半独立的区域供应链,跨国企业将会在未来受到打击时获得一定程度的缓冲,一些公司可能会在疫情导致停工期间,就将关键产品的生产活动转移至其它地区。

对于一些建立和转移供应链都很困难的企业,尤其是汽车行业,一旦转移就将是永久性的,“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做出了决定,所以此次危机将带来地区性供应链转移的持久结果。”

跨国企业分散风险具有长远效益

本月美国本土知名服饰品牌 J.Crew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成为此次疫情中第一家倒下的时尚品牌,在业界引发关注。

巴黎时尚和文化记者汤玛斯(Dana Thomas)接受《卫报》(The Guardian)采访时表示,在这波疫情中,有许多品牌意识到自己过于依赖“中国制造”,导致危机时面临全面中断的风险,未来各大品牌应该把鸡蛋分散在不同篮子中,也可考虑将工厂移回本地,才不至于如此脆弱。

钜亨网5月14日引述纽约联准银行经济学家塞巴斯蒂安·海瑟(Sebastian Heise)的分析表示,疫情很可能会强化已经存在的趋势,很可能导致企业考虑把一些重要的制造活动带回美国,或寻找预备供应商,以降低过度依赖单一国家或供应商的风险。

“尽管采用这种额外保障措施会降低正常时期的供应链效率,但长远来看,减轻断链的高额成本,反而能提升效率。”海瑟说。

海瑟是针对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进口情况得出了以上结论。美国第一季度来自中国的进口大幅下滑,在3月份锐减50%,这个改变可能会强化制造商回流美国的趋势,或者至少会促使从业者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海瑟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鞋类和机械,在3月份都大幅下滑,而3月份从印度和孟加拉进口的纺织品比率大幅提升,越南鞋类和机械的占比也上升。

在非中国供应商的美国小企业客户当中,有41%在1月份完成采购后到3月再次采购,而中国供应商的美国小企业客户当中,只有22%再次采购。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疫情影响产业链布局 国发会:中小企业要把握升级转型
全球产业链重新洗牌 学者:台湾早已超前部署
中共隐匿疫情惹众怒 催化产业链去共化
分析:各国产业链迁出中国不可逆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