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韦弇有仙缘 遇仙女得馈赠

文/刘晓

唐李昭道蓬莱宫阙图 卷。(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85
【字号】    
   标签: tags: ,

古往今来流传着不少有缘之人遇仙的故事。唐朝玄宗开元年间,一个叫韦弇的读书人,就有这不凡的经历。

且说开元中,韦弇在考进士没有考中后,去蜀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带游玩。蜀地有很多名胜,又正赶上晚春时节,韦弇与朋友们趁着这大好时光,四处寻花访胜,天天饮宴,不亦乐乎。

一天,一个朋友来请他出去游玩,说:“郡南十里的地方,有个郑氏亭,亭子建在花园中,犹如世外桃源。我们一起同游,如何?”韦弇听后,自然是高兴万分,遂与其一同前往。

清 袁耀〈蓬莱仙境图〉。(公有领域)

二人出门向南走了十里,果然见到了郑氏亭。但见亭子四角朝向天空,横然四峙,盛开的鲜花为门,缭绕的云雾为墙。韦弇抬眼望去,甚是惊叹,真不愧是世外仙境。

不一会儿,有人出来作揖请韦弇入内。韦弇走入亭子,只见亭子上有十多位仙子,都有着倾城之貌,凝立若伫,长袖飘飘。侍奉在她们左右的也有十几人,衣着纹绣杳渺,人间根本看不到。其中一位仙子看见韦弇后,招呼他上前。

韦弇沿着台阶一层层上去后,上前行礼,并询问这是何处所在。众仙女告诉他:“这是玉清宫,我们是玉清之女,居住在此地很久了。听说你是落第的进士,到这里游玩,有一事相托,又恐怕你有所怀疑而不来,所以假托郑氏之亭请你来。虽然凡人不可在仙界久留,但你在这里,不必担心受到什么损害。”

示意图。图为清代孙温绘制的《红楼梦》图画。(公有领域)

随即仙女们在亭子中设宴招待韦弇,丝竹齐奏,飘然泠然,悠然不绝于耳,绝非人间声曲。酒到酣处,众仙女说道:“我们听说大唐天子崇尚神仙,我们有一支新作的曲子,名曰《紫云》,希望传授给圣主。足下是唐朝人,可以替我们把曲子转交给唐皇吗?”

韦弇应道:“在下不过是一介儒生。在长安中,只是个小人物,只能远望天子的大门却无法与之相见。况且在下不懂音律,如何能完成仙子们的所托呢?”

众仙女说:“既然足下力不能逮,我们可以托梦给唐皇的。”“我们这里有三件宝贝,打算赠与先生,这些宝贝可以使先生富敌王侯,请收下。”遂命左右取出宝贝。一件是碧绿色且光亮透明的“碧瑶杯”,一件是样子似玉但微微发红的“红蕤枕”,还有一件是紫色的似玉但远比玉更澄澈的“紫玉函”。

韦弇收下三件宝贝,拜谢而去。走了不到一里路,回望亭子,已是茫然不知所踪,只剩下草木而已。内心深感奇怪的韦弇终究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

此后,韦弇携带着宝贝回了长安。第二年再次落第后,他东游至广陵,便在广陵当地卖自己的宝贝。有胡人看见三件宝贝后,便下拜说:“这是玉清真人的奇宝。千百年来,天下人都没有看到过。先生是如何得到的?”韦弇以实情告知。胡人遂以几十万金将三件宝贝买走,韦弇成为了巨富,从此不再去求功名,后不知所踪。

几年后的一个晚上,唐玄宗梦见十几个仙女,拿着乐器会集在庭院里,演奏一支乐曲传授给他,并请求把这支曲子作为中原地区正始之音,曲名叫《紫云》。这正是韦弇遇仙时,仙女委托其捎给皇上的曲子。玄宗醒来后,马上用笛子吹奏练习,并传授给乐府。@*#

颐和园长廊彩绘:唐玄宗游月宫。(公有领域)

参考资料:
1. 《宣室志》
2. 《神仙感遇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地狱十王图》
    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古往今来许多故事都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只是对于一些人,特别是受现代无神论影响以及信奉眼见为实的人而言,因为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依旧拒绝相信。不过,这部分人中应该有一些看过曾在大陆流行的关于清代大文人纪晓岚的电视剧,而这位大文人不仅在年幼之时可以看到另外空间,而且在长大后还写了一本书《阅微草堂笔记》,里边记录了很多神异的事情,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因果报应的故事,今说两则。
  •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虽然很多人对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未必熟悉,但对“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千古名句一定耳熟能详,而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唐代天才诗人李贺,他为后世留下的名句还有“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唱天下白”等。
  • 唐朝中叶,都城长安西市中有一位名叫宋清的药商,名闻长安城,当时长安坊间有这样一句话:“人有义声,卖药宋清。”身为一名普通的药商,他缘何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 唐朝中叶,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有一宋氏人家,世代书香门第,到了宋庭芬时,更是满腹经纶,颇有辞藻。宋庭芬生了五个女儿,个个聪慧机灵,名字依次为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
  • 有一天,一位面貌清瘦、两鬓胡须皆白的道士乔君,找到契虚并对他说:“你的骨相与众不同,颇有仙家之气,以后可以邀游仙都。”契虚谦虚的说:“我本尘俗之人,怎么可以去仙都呢?”
  • 古今中外的很多大瘟疫所造成的惨烈后果,让人不寒而栗。然而,在这些大瘟疫中,仍有一些“幸运儿”平安走过。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一翦梅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