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 包商银行65亿二级债全额减记

人气 1724

【大纪元2020年11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综合报导)大陆包商银行日前发布公告表示,该行拟于11月13日对已发行的65亿元(人民币,下同)“2015包行二级债”本金实施全额减记,并对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积应付利息(约5.863亿元)不再支付。

综合大陆媒体报导,包商银行11月13日在中国货币网发布公告做了上述表示。而且包商银行已于11月12日通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授权其在减记执行日进行债权注销登记操作。

至于减记的原因,包商银行解释称,中共央行、银保监会认定该行已经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

中国货币网同时披露了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认定包商银行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的通知》。《通知》称,在包商银行接管期间,经清产核资,确认包商银行已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生存。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央行及银保监会认定包商银行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

因为该笔债券有减记条款,在触发事件发生时,包商银行有权在无需获得债券持有人同意的情况下,自触发事件发生日次日起全额减记。

商业银行资本由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甚至三级资本构成。二级资本也叫附属资本或补充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基础中扣除核心资本之外的其它资本成分,是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状况的指标。

近年来,大陆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来补充资本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管道,但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而全额减记,包商银行是大陆第一例。

对于包商银行减记对市场后续的影响,有城商行高管认为,此一减记事件或将影响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包商银行事件对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会产生一定影响。有一些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比较难,定价比较高。从这个角度看,会影响到银行资本补充效果,其中资质较弱的中小银行可能受影响更大,弱资质银行资本补充面临一定挑战。在本次事件后,资本补充工具面临的供需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另外,会增加实体企业融资难度。在近期宽信用逐渐退出、国企超预期违约事件频发的信用环境下,市场化融资可能更加受挫,如果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能力下降,银行资本金不能获得有效补充,反过来可能进一步传导至实体,使得资质较弱的实体企业面临更加困难的融资环境,进而加剧整体的信用风险。

10月以来,大陆已有多家省级重点国企暴露实质信用风险,这对信用债投资者造成严重冲击,相关及具有类似特征的主体存量债券估值和成交收益率都有大幅抬升。

2019年5月,因发生经营风险,中共央行、银保监会接管包商银行。目前,包商银行的相关业务、资产、负债已由新成立的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承接。

此外,根据央行8月6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包商银行将被提起破产申请,对原股东的股权和未予保障的债权进行清算。此外,有关部门将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问责。

责任编辑:林琮文#

相关新闻
涉包商银行案 内蒙古银保监局多人被查
肖建华旗下包商银行将被提起破产清算
大陆银行业陷困境 四大行资金缺口达数万亿
业绩不佳 大陆银行股走弱 迎来千亿解禁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