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近日,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出土了罕见的宋代石刻群,专家称它具有极高的史学、文学和地质结构研究价值。
这个石刻群是该县在修建乌江民族广场时发现的。它在原“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地下约两米处,有宋代石刻书法、石板街和石梯等物。
最初发现的石刻书法是在一块巨石上,共有3处,岩石顶端的石刻文字已残缺不全,只留下十几个飘逸流畅的柳体阴刻楷书字。岩石下部的石刻是一篇记事长文,行楷阴刻,边缘部分已模糊难辨。刻于“崇宁改元三年壬申”(即公元1104年7月,北宋徽宗赵佶时期),讲述的是当时彭水县城先遭火灾,不久后乌江、郁江又河水猛涨,祸及百姓牲畜,太子为民请命的事迹。
居中那幅石刻高30厘米,宽15厘米,隶书阴刻,共116字,字迹清晰无一破损。
记述的内容是,某君于“绍兴二十五年正月晦日”,与朋友数人“齐会驿亭,观山谷先生书飞来峰三字。缅怀今昔,俯仰数百年来人事几变,而山水固自若也……”。从文中年号考证,是南宋高宗赵构时期刻写的。这篇文章虽短,却在彭水史志界引起轰动。因为黄山谷(黄庭坚)谪居彭水时,留下不少书法精品,传说他曾在一块巨石上大书“飞来峰”三字,其神韵堪称绝世珍品,可惜没有史料和实物佐证,而石刻文字恰恰证明了“飞来峰”真的存在。
(来自:华龙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