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网

世界各地不断发现的史前文明化石和遗迹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世界各地不断发现的史前文明化石和遗迹

原创:李洁

最近的很多考古发现再次证明人类的确在几万到几十万年前就存在过,这里列举的只是一小部分发现而已,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思考。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似乎在告诉人们:人类不只是出现过一次,也许存在过好多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人类存在过,从而遗留下不同的史前文明。
朝鲜从熔岩中发现3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据8月的《今日朝鲜》杂志报导,朝鲜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咸镜北道花台郡石城里的一处火山熔岩中发掘出一批古人类化石,包括一名妇女、一名少年和一名幼儿的头盖骨、骨盆骨、大腿骨和臀骨等。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次在火山熔岩中发现古人类化石。

通过对化石出土现场的5个火山口进行了考察研究,研究人员认为这5个火山口喷发的地质年代约为70万年至10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中期。经热萤光法和高磁性分析法等方法测定,这里出土的古人类化石的绝对年代为距今30万年以前。

西藏发现一处2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

西藏堆龙德庆县境内发现一处古人类活动遗址。这一发现将西藏高原人类居住的时间提前了1.5万年,即距今2万年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今年发表在第29期《美国地球物理学通讯》的一篇由香港大学章典、李盛华两位教授撰写的文章–《对西藏古人类手印、脚印化石的热释光断代分析–兼论第四纪冰川时期西藏高原的古环境》中说,在距离拉萨堆龙德庆县85公里、海拔4200米的一处斜坡上,发现了钙化岩层上的19个手印和脚印化石,以及一个火塘遗迹。他们通过对这些印迹采样标本的热释光断代分析,测定其距今约2万年。此前,有关专家对西藏昌都卡若遗址的断代为距今4300–5300年,1.6–2.4万年前西藏高原被冰川所覆盖,不可能有古人类居住。这一理论由于西藏一处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发现而发生了动摇。

波兰一处山洞发现3万年前古人断指

波兰科学院考古和民族学研究人员在波德哈尔地区一处山洞考古发现了3万年前被有意肢解下来的古人的大拇指和小拇指。
  
第八考古层为公元前2.9─2.8万年古人居住过的遗址,这里有用一些大石头垒成的石围子,断指就是在石围子中被发现的。同时发现的还有作为护身符的动物尖牙;作为饰物的动物头角、贝壳;这些珍贵物品的收集及其摆放的位置说明,这里是古人的祭祀场所。断指是当时古人一种庄重的礼教仪式,通常在秘密结社、割礼、葬礼时举行。波科研人员还对这个洞穴其他11个考古层进行了考古研究,并发掘出不同时期这里的居民遗留下来的垃圾堆,有啃剩下的骨头、打制工具凿下来的残屑及其他多种残渣。

埃及出土一具3万多年前人类骨架及同期陶器碎片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5月7日宣布,一支比利时考古队在埃及出土了一具距今约为3万到3.3万年的人类骨架。这是迄今为止在北非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骨架。
  
这具人类骨架是在距埃及首都开罗以南550公里的丹达拉地区的一个山洞内发现的。骨架被发现时成坐姿,脸部仰视东方的天空。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山洞中发现了一些同时期的陶制品的碎片。

台湾海峡地区3万年已有人类活动

海峡两岸考古专家去年底在福建东山岛古研究,首次发现9件更新世晚期鹿角化石上的人为刻痕,证明了3万年前本是陆地的台湾海峡已经有古人类与哺乳动物共生共存。

专家对属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3万年的古菱齿象、犀、四不像鹿、牛等近百件海底动物化石考证鉴别,从9件鹿角化石上发现有被人工用石器砍、刻、刮平、磨过的痕迹,证明了当时已经有古人类在现在的台湾海峡生存,并且古人类打猎的时候已经利用鹿角作工具。

转载于“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谈起历史上的贤后,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明太祖的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却鲜有人提及。或许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让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们翻看历史就不难发现,卞后的贤德和远见足以比肩历代[ascii]着[/ascii]名的贤后。
  • “一时全大节,千古仰清尘。(宋代李廌)”千百年来,苏武节已成为中华传统价值展现的一座丰碑。那么,对于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时的人类社会,又有那些启示呢?
  • 宋之问是唐代诗人,他与另一诗人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是唐朝近体律诗的代表人物。
  • 张巡带兵军纪严明,陈琳檄文文笔俊美。
  •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过去三四千年间,其下游决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滥大改道共26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为此,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派官员治理黄河。有清一代,出了几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为成功之一的当属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心实力,卓为当时河臣之冠,不独砖工创法为可纪也。”
  •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 梁国边亭的人暗中帮楚人灌瓜而使两国友好,曾参耕耘误斩瓜根而被父亲杖打。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 外驱金虏,内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飞以忠义许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平定杨么的洞庭湖之战,可说是岳飞军事生涯中一部惊人的杰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