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9日讯】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看自己如沙如尘般渺小,他希望以点点力量回馈香港。由他亲笔写的《心经》墨宝将被刻于香港一处山坡或石壁,他盼望以《心经》石刻勉励港人,视变化为过渡,“拿得起、放得下,无挂虑”。
据明报6月9日报导﹐饶宗颐昨日向港府赠送《心经》草稿。政府对这份礼物十分重视,刚结束美国访问的财政司长梁锦松,因当地雷暴未能赶及回港,透过录影带越洋宣布,多名港大学者、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周梁淑怡及旅游事务专员黎高颖怡已参与计划,正寻找合适地点,落实饶宗颐多年心愿,让每字达二十吋乘二十吋的巨型《心经》墨宝成为石刻、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梁锦松说,选址可以是山坡、石壁或悬崖峭壁,有人认为应近旅游点,有人希望选取偏僻地点,要气势磅礡,要“有心”才看到。
他透露,《心经》亦助他心境平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心无罣碍’四个字,另外‘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不生不灭。心烦时、想不通时,念一遍《心经》,心也就安乐了。”
饶宗颐视香港为根,他把一批私人藏书、个人书画创作赠送港大,成立“饶宗颐学术馆”,以回馈香港。贵为国际享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他十分谦虚﹕“我不敢说有什么贡献,自己觉得渺小,而且时时在学习中,我只希望能为香港的文化事业尽一点力。”
他又以《心经》勉励港人﹕“变化不是由人而来,每一件事也有过渡,不要执著,色即是空,拿得起、放得下,无挂虑。”
港大与政府已成立工作小组为石刻选址,工程设计由建筑署负责。成员之一的港大副校长李焯芬表示,其中一个选择是大屿山宝莲寺邻近一处山坡。他说,石刻设计会符合环保原则,避免砍伐珍贵树木。港大建筑系教授龙炳颐盼《心经》石刻能表达一份浩气,既能聚集游人观赏,又能远远静观。旅游发展局主席周梁淑怡表示,选址工作正“火速”进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