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1645年5月20日(清世祖顺治二年四月丁丑),明末名臣史可法被清军杀死,年46岁(1601年生)。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朝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史可法在崇祯年间,曾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军。
明亡以后,在南京拥立弘光帝,图谋恢复。任东阁大学士,掌兵部事。因受到奸臣马士英排挤,他离南京到江北督师。清军南下时,他曾提议:“应宿重兵于盱泗、临淮、凤阳、寿州控淮为守。”然而马士英悍然调防淮之兵与左良玉作战,以致淮防空虚。
清军于5月1O目包围扬州,史可法传檄诸镇兵援救,竟无一至者。扬州守兵仅1万人,其中包括新募兵2000。清军却有10万之众。清军统帅多铎多次致书史可法劝降,均遭拒绝。清军用红夷大炮攻城,扬州守军英勇还击,杀伤清军数千。史可法在危城中,与士卒同甘苦,以忠义感奋土气,并宣告城中:决心“一人当之,不累百姓”,“闻者莫不感泣”。民众亦登城参加抗清斗争。
20日城陷,史可法自刎不死,众人拥下城楼,奔东门。清兵追及,史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因被俘。多铎引洪承畴降清为例劝降,史可法慷慨表示:“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劈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州百万生灵,既属于尔,当示以宽大,万不可杀。”被害于扬州城楼上。
史可法被杀后,扬州守军与清军展激烈的巷战。左都督刘肇基率所部敢死士400,杀敌千余,全部战死。副总兵庄子固所部700人,以“赤心报国”为旗号,全部格斗死。副将马应魁,每战披白甲,书“尽忠报国”于背,巷战死。副将乙邦才、楼挺、江云龙、参将陶国祚、冯国用、许瑾,游击李大忠、孙开忠等,都在巷战中壮烈牺牲。本司员外郎何刚,参军事吴尔埙,皆投井死。扬州知府任民育全家殉难,为清兵入关以来所未曾见。这应该是史可法以忠义感召的结果。
史可法死后,其遗体不可寻觅,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南明隆武帝予谥忠靖。其后好几年里,民间相传可法未死。不少抗清武装力量,皆以其名号号召群众。足见民族英雄精神,在人民心目中是不朽的。有《史忠正公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