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唐代皇室与民间多盛行信奉佛教,有许多与佛教信仰有关的文物,这一件安置舍利的石函便是其中之一。
石函四面都有刻画,以浮雕的方式分别表现“迎送舍利”、“高僧说法”、“迎宾”及“安葬”四个不同的主题。
唐代的绘画资料已经非常少见,画史上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李思训、韩干等,他们传世的作品也多是后代伪托或临摹之作,不容易看到唐人真正的美学精神。
这一件石函上的刻画,其实可以作为另一种绘画史的资料来看待。画中人物的衣纹还保有顾恺之“春蚕吐丝”的圆润笔法,建筑物的结构隐约透露着一些焦点透视的概念,空间上形成向三度次元远去的效果,这些,或许都可以做为比对绘画史资料的一些旁证。
石函上也有对山水的描写,可能特别可以用来观察唐人山水画发展状况。
画史上盛称唐代王维开创山水画的传统,但王维传世的画作多不可信,流传各种版本的“辋川图”,也似乎更近于地方志中具有说明性的图览功能,和五代以后水墨渲染,皴擦挥洒的文人山水其实不甚相同。
唐人山水的主流似乎还是“金碧山水”,以线条勾勒,敷染金粉或石绿石青,山石不作皴擦,还是以线条的勾勒轮廓为主。
这件石函上的山石正是以线性元素构成,与唐画的青绿山水可以相互印证,人物和山水之间的关系也还有部分说明性的概念意义,并不完全写实。目前以敦煌壁画中的山水,或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山水来参证,约略可以呈现 一个唐人山水画的大致轮廓,一种简净的笔法,川流不息的线条,形成与五代以后宋人山水不同的美感质素,但文人山水的基本架构已在此完成,山高水长的风景理念也有了初步的成果。
李白有一首咏“粉图山水”的诗,“粉图”应该指的是壁画,“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何扫,赤城霞气苍梧烟”,山水似乎成为贵族房室的装饰,也成为文人心中的理想。
(中时电子报 2002年5月15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