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胡人、日本钱等“外来”的人与物,屡见于唐代社会相关的史籍文献。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举行的“天可汗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更可见多项相关的文物及记载。
但当时带进来这些东西的“人”到哪里去了?正在台湾访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康信说,陕西咸阳、山西太原等地曾出土过西周、唐代的墓穴,分析其中人骨及墓穴的石材雕刻画作之后确实可知墓主人为白种人。
保存情况最好的就是咸阳的“安家墓”,从墓中骨骼及文物上都晓得墓主人来自中亚。姓“安”的墓主人骨骼完整,特征显着异于黄河流域的人们。而墓中的平面石刻画中也可见“外国人”造型的画像,安姓墓主应是中亚粟特族昭武九姓中的安国人,与逼死杨贵妃的安史之变祸首安禄山,应是出自同宗。
太原另一个类似的墓葬因为曾被盗过,骨骼零落。但墓中的石刻小宫殿上有着笔法写实简洁、大鼻子络腮胡的西域人图形。这两个墓的主人均为西域人,但墓的形制又是典型的唐墓。韩康信说,唐代是个开放的社会,今日的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西域人士纷纷前来从商、服役。这是白人移居中国的另一波高峰。
但在此之前已有一波白人跑来“中国”居住了。韩康信于廿世纪末年参与新疆九个遗址、三百多个头骨的分析研究,发现这批人生活在距今约两千年到三千八百年前的白种人。
就时间上来说此时约为春秋战国及秦汉之前,白种的游牧民族追逐水草而抵达新疆等地,分布地区似以河西走廊为界线。新疆曾发现上千人的大型墓葬区域,其中大多是白种人,足见当时游牧民族迁移的规模。
韩康信是大陆顶尖的体质人类学者,曾经以“(日本)弥生人东来说”以及“白种人东移入中国”等研究而扬名,师承吴定良等中国第一代体质人类学者。一九卅○年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殷墟发掘出的杀殉人骨之分析,到了一九八五年才在北京出版“安阳殷墟头骨报告”一书,韩康信亦是该书的主编之一。
他表示,人骨的分析可以说明历史上一群人的“母群”可能存在的地点。例如日本的“弥生人”,一直被认为是正统的日本人。但韩康信于一九九八年与日本东京大学展开合作,以一批周、汉朝的人骨为比较基础,对日本的弥生人展开调查。
“台北帝大”教授金关丈夫最早就分析日本“土井滨遗址”出土人骨后指出,这批人骨在特征上接近朝鲜、中国移入日本后与绳纹人融合变成现在的日本人。韩康信等学者则进一步从骨骼、牙齿、遗传等三个方面研究,证实日本“弥生人”的“母群”应该是在黄河流域。
韩康信也承认,在特定地区从事类似的研究,很容易因为“某地的人来自某地”等措辞而引起争议。不过他说他的研究“不是泛政治化”。
(中时电子报 2002年4月28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