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4月16日讯】如果我们有兴趣看看以前媒体对硅谷的介绍,就会发现一些硅谷的有趣变化。
数字青年4月16日报道,1995年初,互联网刚起步,网景还未上市,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被微软收拾得一蹶不振,那时的硅谷正在“低谷”,如果想在硅谷租办公室,不光能杀价,还能顺便要求附送家具。
2000年,SUN的网络服务器重振雄风,甲骨文(Oracle)因.com的需求而日益兴旺,思科路由器雄霸网络,苹果电脑也以糖果般的I MAC重出江湖,再加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创公司,即使当年4月网络股大跌,但随之而起的光纤电缆和生物科技业仍然使硅谷全速向前。
硅谷中枢干道101号公路几乎是全天塞车,贵与忙,成了媒体形容硅谷生活的最佳用词。
当时的媒体还专门谈过那些硅谷科技主管们的感叹:以前面试新人时,我们可以出些考题,可以放手选人才,现在却得拼着命地推销公司﹔以前来应聘的年轻人问的是︰“我能做什么项目?能学到什么新科技?能否用上最新的技术?”而现在来应聘的人问的却是︰“公司什么时候才能上市?我来这里能拿多少股票?”硅谷已由昔日充满了科技创新精神的“精神家园”,变成了一切向钱看的“世俗之地”。
以前主管们学的是如何管理高智力的天才们,后来要学的是如何激励已成百万富翁的年轻人继续努力工作。因此,硅谷最红的人才是那些有创意、会招人、留人、管人的人事主管。甚至为表示对人事主管的尊重,媒体还创了一些头衔,如“最高士气指挥长”(Chief Morale Commander),“人才脑库执行官”(Human Knowledge Officer),新式头衔不一而足。
很多已过了创业艰难期的高科技人才在经过了数年的硅谷不眠夜后,幵始搬离硅谷,寻求较高的生活品质,他们留下的房子很快又被另一批年轻人接手,继续着硅谷的不眠夜……
到了2002年初,笔者在国内的媒体上读到了一则消息:硅谷的高科技人才已由当地饭店的座上宾,变成了饭店侍者的竞争者。饭店老板对此事的看法是:我更希望他们是饭店的座上宾……(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