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4月13日讯】中国的文革时代结束后,”阶级”这个词似乎已经不大时髦了,除了政治上已经过气的老左派坚持使用这个词、二十多年来主政的实用派为了打压自由派偶尔也祭起这面旗之外,大多数情况下,中国朝野的主流政客和学者对这个词似乎唯恐避之而不及。
然而,”阶级”这个词可以躲避,但这个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却无法躲避。聪明的御用学者于是找到了一个时髦的替代词汇:”阶层”。
从“对抗性”到“可协调性”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在中国学术界轰动一时的一本新书,名字就叫《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这本书是中国官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的重大科研课题、中国国家”十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书名听起来有些耳熟,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中共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名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两个书名之间唯一”实质性”的区别就是:如今用”阶层”代替了”阶级”。
用这本新书作者的话说,毛泽东写那篇文章时,中共还不是执政党,自然要强调”阶级关系的对抗性”,如今中共已经是执政党,因此应该强调”各阶层相互利益的可协调性”。
难怪有的中国官方传媒称,读这本新书”有助于加深”对中共现任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就连该书作者自己也说,江泽民去年有关让资本家入党的”七一”讲话的发表加快了他们的研究和出书速度。
“稳定压倒一切”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及时体会并诠释”领导意图”的书,最近日本传媒却透出该书被中共高层下令不再发行的传闻。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促成中共高层下达这一命令的原因似乎与中国最近工潮愈演愈烈的社会大背景有关。
据国际传媒报道,上个月东北发生工潮后,江泽民曾召集幕僚开会,提出了一个新词:”维稳”,作为中共的最高优先目标。他担心东北和其它城市的工潮可能引发全国危机,他指示要尽最大努力维持稳定,保证工潮不致影响今秋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和中共代际权力交接。
看来,不管强调”阶级”还是”阶层”,都不利于”维稳”。
“橄榄”、“洋葱头”与“金字塔”
因为,尽管那本关于”阶层”的新书不再强调”阶级关系的对抗性”,但出于学者(尽管是御用学者)对客观现实的尊重,该书的作者承认,虽然中国已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但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还不是那种最利于社会稳定的两头小中间大的 “橄榄型”结构(也就是极富极穷两个阶层小,中产阶级庞大),而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
作者的”言下之意”自然是: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低收入阶层仍然过于庞大,中间阶层规模过小,这仍然很不利于社会稳定。
然而,另一位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更不客气,她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连”洋葱头型”都算不上,仍然是极少数人居于社会上层、绝大部分人处于社会下层、缺乏中间阶层的传统”金字塔型”结构。
当然,何清涟这番话是在中国境外发表的,她因为厉言警告中国经济改革造成贫富惊人差距而得罪权贵阶层,被迫去国出走。
还是那句话,”不中听”的词可以躲避,讲”不中听”的词的人可以消音或挤走,但”不中听”的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却无法躲、消、挤。
这不,最近中国的工潮又波及到了贫困的贵州、富裕的广东、甚至高官和“大款”聚集的首都北京﹒﹒﹒﹒﹒﹒
转自4月8日BBC中文网“透视中国”专栏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