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4月1日讯】大纪元记者石藏山新闻分析/香港自从一九九七年主权回归中国以来,其一向引以为傲的经济,受到了来自内外各种问题的强烈冲击。五年来,香港经济增长下降到零,房地产价格下跌六成,失业比率则上升到二十年来的最高点。香港的经济颓势,迫使香港政府大幅增加财政支出,使得从来都有盈余的香港财政,出现了罕见的六百亿港元赤字。
如今,香港仍然是全世界经济最自由的资本家乐园,也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最富裕的地区,但其表现不再令人眩目。
十五万家庭成“负资产”
香港的楼房价格,在一九九七年达到最高点。五年后的香港楼价,跌到了最高点时候的四成多,根据一项调查显示,香港居民中,有十五万家庭因此成为“负资产阶级”,影响到近百万人口。
图一是香港中原地产公司资料图形,该图是以九八年楼房价格为一百基数进行计算。
特区政府成立伊始,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推出一个八万五房屋政策,即要求每年在香港推出不少于八万五千个楼宇单位,以平抑上升的楼价。这个政策的一个后果,就是加速压低了香港的楼房价格,除了令到部分香港市民受到损失之外,也使得香港政府的库房受到直接的损失。
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九七年亦以一万六千多点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亚洲经济衰退,一度跌至不到八千点水平,目前在一万点左右徘徊,相当于最高点时候的六成多。
经济萧条历史绝无仅有
九七年之前,香港经济增长虽有波动,但大致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水平波动。但九八年开始出现大幅波动(见图),至二零零一年,经济增长将至零,是几十年来未见之情形。
受此影响,香港政府财政收入渐成入不敷出之状。二零零二年,政府财政预算更出现超过六百亿港元的财政赤字。在香港开阜以来的百多年历史中绝无仅有。
一九九七年受到中国政府严厉批评的港英政府,转交给特区政府的,除了二千亿财政储备外,还有外汇基金二千多亿,土地基金四千多亿港元。如今五年过去,情况急转直下。有学者指出,目前香港特区政府所有的财富,只够九年的赤字开支。九年之后,香港政府靠什么维持如此庞大开支,令人疑虑。
香港的失业率,也是令人关注的情形。到二零零一年最后一季度,香港失业率上升到接近百份之七的二十年来最高水准(见图)。
内外冲击挑战港人智慧
香港在亚洲的成功,确实可以称为奇迹。在一个没有资源,没有市场,没有资金的弹丸之地,香港人拼搏创业,创造了香港之经济奇迹。
如今,香港正面临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
九八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致使整个亚洲地区经济衰落,作为地区金融资本中心的香港难以置身其外。而二零零一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同样影响到了香港的经济复兴。
另一方面,香港本身经济的缺陷,也在这些危机中逐一显现。经过了二十年的产业转移,香港已经完全没有制造业,所有工业几乎全数转移至中国大陆腹地。这使得香港的企业家们不用象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的同行们那样费劲心思去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他们只需要迁移工厂,便可以获得低价劳工,生产出成本更低的产品。
如今,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南韩规模庞大的制造业,都仍然支撑着两地的经济。而香港只能凭借金融、贸易服务和港口运输,扮演一个中国经济的附庸角色。问题在于,香港的这些优势,也在遭遇越来越严重的竞争。
上海,经济五年来以每年两位元数字增长,其定位的经济较色,几乎和香港完全重合。金融中心,贸易服务和港口运输。而上海拥有香港完全无法望其项背的优势,具有中央政府的全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拥有长江流域的广褒的经济腹地。
在这样的内外压力下,香港还能够复原,并且再度辉煌吗?
香港人力资源是唯一优势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一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其实是最简单的资源。排在这一系列“简单资源”首位的,是劳动力及其素质。
香港目前仍然具有的优势,恐怕也是唯一的优势,就是香港的人力资源。香港具有大量的优质人才,熟悉世界经济贸易事务,具有企业管理的知识,受过全球承认的良好教育。
香港的另外一大优势,是其仍然保持了英制的良好法律体制,和一批训练有素的公务员。然而这一切,则确实是全系于一国两制的完全落实。一旦情况恶化,这种优势可以瞬间烟飞云散。
维持香港的这个唯一优势,需要香港政府和领导人,具有宽厚的容纳不同类型人群的能力,而无论其政治取向,宗教信仰,更重要的,是无论其和北京的关系;具有巨大的抵抗中式裙带和人情政治的腐蚀的自省自制能力,无论这种政治有多么引人的短期利益;需要以甚至偏执的态度维持现有法律制度的决心,不管需要多么艰难的努力;以及,高瞻远瞩的把握局势的能力。
目前香港政情,有明显的以一国取代两制的倾向。这种治港取向,无疑可令特区领导人大大减少来自北方的政治压力,但却是以损害香港长远利益为代价,难免引起香港有识之士的严重忧虑与担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