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1885年3月24日,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
冯子材(1818-1903),晚清名将。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行伍出身。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过刘八领导的广东天地会反清起义,次年接受招安。从此,成为清军中一员骁将,镇压过太平军和少数民族起义。1862年(同治元年)升广西提督,配合湘军、淮军与太平军对抗。1875年(光绪元年)调任贵州提督。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称疾”回家。
1883年12月,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清廷和战不定,导致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和福建水师的覆灭。时滇桂边境紧张,冯子材应两广总督张树声之邀督办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参加抗法战争。1885年初,督办广东军务大臣彭玉麟、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推荐他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出任前敌统帅。冯子材目睹战局危殆,不顾己身70高龄,积极备战,亲率士兵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内十里的战略要地及关前修筑长墙,在东、西两岭设置炮台,严加防守。派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所部驻周围各要地,成纵深梯队阵势,采“先发制敌”之策略,出兵袭扰法军。
3月23日,法军司令尼格里率2000余人,分三路扑向镇南关,凭借优势炮火,攻陷了东岭三座炮台,居高临下,向长墙进攻。冯子材沈痛大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人?”乃率众将奋勇拼杀,终于遏制了敌军的攻势。24日黎明,法军乘雾猛扑长墙,所用炸弹,不下千计。当长墙几处被轰塌,法军先头部队已经爬上长墙的危急时刻,冯子材下令各军:凡临阵败逃者,一律杀无赦。自己则“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持矛大呼”,身先士卒,率两个儿子和大刀队千人,跃出长墙,冲入敌阵。诸军无不感奋,皆作殊死决斗,在关前隘与法军展开了白刃战,终于把法军逼离长墙,压下山谷。众将挥军奋击,七上七下,夺回东岭三座炮台。此时,越南义军、边境各族人民也赶来助战。法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被追杀20余里,丢下1000多具尸体和无数辎重,仓惶南逃。这就是震撼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此后,清军乘胜收复了谅山等地。是役,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
正当冯子材筹划攻取河内、规复全越之时,清廷却采用李鸿章“乘胜即收”之方针,下诏停战。冯子材被迫撤军回国,会办广西边防。1886年,授云南提督,以疾未到任。1894年,赏加尚书衔。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调驻守镇江,战后仍回广西。1899年,任云南提督。两年后又调为贵州提督。1903年,为会办广西军务大臣,不久病逝。谥“勇毅”。
(图:镇南关清军布防图)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