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的崩溃—三峡工程移民迁移线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王维洛(德国工程博士)

人气 44
标签: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3月18日讯】作者王维洛3月8日供稿。

一、红线的警告

在风景秀丽的长江三峡地区,有一条世界上最长最长的红色警告线,这就是三峡大坝工程的移民迁移线,这条延伸在长江两岸的红线共有1千多公里长。

如果用阎罗王的生死簿来形容这根红线也不为过,搬迁还是不搬迁,就由这条红线说了算。居住在这条红线以下的人们,必须为三峡工程、为“国家的利益”作出牺牲,在限制的时间内迁家挪坟。三峡工程公布的移民113万人,就是以这条红线确定的。同时这条红线也是三峡地区今后发展建设的基准点,一切建设,无论是公路、铁路、桥梁还是工厂和住房,都要参照这根这条红线。住在红线以上的人们都感到庆幸,因为他们可以留在未来的“天堂”中,尽情享受三峡工程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红线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保证,红线以上的地区,绝对不会被三峡的库水所淹没,可以高枕无懮。

人人都知道这条红线的分量,但是没有人敢去思量,这条红线画得是否对。

二、红线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报告,当长江流量在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时、当三峡水库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大坝上游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为: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75米;秭归老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巴东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巫山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奉节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云阳老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万州: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忠县: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丰都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涪陵:175.3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8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涪陵李渡镇:175.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根据原全国政协委员陆钦侃先生提供的资料)

为什么要选定海拔177米作为标准,这是在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上再加了2米高的风浪保险。这根红线就是依据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数字绘制的。在宣传三峡工程的电视片中,人们常常看到计算机模拟模型,600多公里长的三峡水库中水位上升,然后到海拔175米处停住,形成一个高峡中的“平湖”。

三、红线的错误

笔者在对三峡工程的研究中发现,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中,各个专业组报告之间矛盾百出。例如移民组认为三峡水库的蓄水面是个平面,从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到涪陵李渡镇的493.9公里的距离内,只有0.4米的水位差,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0.0081,即100公里长度中8厘米的水位差(在自然状态下,从重庆到宜昌的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2.3),可以说基本没有水力坡降。而泥沙组则认为三峡水库的蓄水面是个曲面,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0.7(为自然状态状态的三分之一,与上荆江的平均水力坡度接近)。泥沙组的水力坡降为100公里长度中7米的水位差,是移民组的90倍。泥沙组采用万分之0.7的水力坡度,是为了论证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可以解决。而移民组采用万分之的0.0081的水力坡度是为了减少纸面上的移民人数,有利于工程批准上马。

用泥沙组的平均水力坡度来绘制三峡工程的移民迁移红线,那么移民人数就远远不止113万;用移民组的水力坡度和回水线来论证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那么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被淤死。同一个大坝,同一个水库,关于水库的水力坡度和回水线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1991年国务院审查批准的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中,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并存。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就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批准了三峡工程的上马。

关于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问题,笔者曾在1997年专门拜访美国加州贝克莱分校的里阿普德教授,他对三峡工程在泥沙和移民问题上采用不同的假设感到吃惊,他认为泥沙淤积从库尾开始,向前后两个方向发展,而中国认为只向前发展。按照里阿普德教授的理论,重庆的淹没将会比笔者预测的更加严重。同时笔者也与一位在美国水利公司工作的当年大学时的同窗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笔者的观点,20年之后将会被证实是正确的,但现在人们很难接受。从美国回来之后,笔者用书信的方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反映这一严重问题,但至今没有收到任何答复。

四、“傻瓜和疯子”——伊文的论证方法

1998年长江发生洪水时,三峡工程的决策者们说:“要是有了三峡工程,何愁长江洪水逞凶狂。”三峡水库在海拔145米到175米之间,有防洪库容221亿立方米。这两个水位不是三峡水库在任何点的水位,而是在大坝坝址处的水位。海拔145米称为防洪限制水位,海拔175米之间称为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根据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负责人林秉南的报告和水位调度曲线(林秉南:工程泥沙,第38页),当三峡水库采用防洪调度后,坝址处的水库水位,将从145米上升到175米,这个水位将根据防洪的情况,这个水库将保持半个月到几个月。问题是:当三峡水库坝址处防洪蓄水至海拔175米时,三峡水库的水面还是一个平面吗?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还在海拔175米吗?坝址上游各地的水位不会超过这177米的红线吗?在接受记者北明的采访时,笔者谈到了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和淹没问题,用泥沙组的平均水力坡度来计算三峡水库淹没,当三峡水库利用其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发挥防洪效益,蓄水位至海拔175米时,则三峡水库末端的重庆市(距大坝坝址600余公里处)的淹没水位就应该是:600公里乘以万分之0.7,再加175米,等于217米。北明的采访在“华夏文摘”1998年9月4日第388期发表之后,一位名叫伊文给华夏文摘编辑部写了一封信,也发表在“华夏文摘”上(华夏文摘”1998年9月11日第389期:到这里我真的怀疑这位王水利专家的水平,怎么竟会把重庆的水位给算错了.照他这么一算,重庆的水位就变成了217米,那么重庆真的被淹得差不多了.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真的从中央到地方不是傻瓜就是疯子,否则怎么会让这样愚蠢的工程上马呢?只要稍有流体力学或者水力学基础的人都知道,水库基本是没有比降的,也就是说水位是平的,只是在库尾及其上游才有比降.

从伊文的来信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信息:第一:伊文认为水库基本是没有比降的,也就是说水位是平的。但这个观点并非来自流体力学或者基础水力学,而是来自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诗句。第二:伊文把赌注押“在水库的水面是平”的结论上。但他也认识到,如果水库不是平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十分严重。第三,伊文不是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而是简单地从“中央到地方都不可能是傻瓜或疯子”来推论三峡水库的水面是平的,三峡工程的淹没红线是正确的。

如果笔者没有理解错的话,伊文的结论可以改写为:如果三峡水库不仅仅只在库尾部分存在水力坡度,而是处处都存在水力坡度,那么“真的从中央到地方不是傻瓜就是疯子”。

五、汪小莲总工程师的数据证实:从中央到地方既是傻瓜又是疯子

问题的焦点在于:三峡水库的水面到底是平的还是存在水力坡度?如果不是平的,水力坡度又是多少?其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要等到2002年12月,就水落石出了。从那时起,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到2003年6月,水库蓄水到海拔135米(称为一期蓄水位),三峡工程的第一批发电机开始发电。在这个伟大的时刻,中国领导人一定会亲临三峡水库出席这个盛典。此时,三峡水库会以真实的面目予以回答。这流水,长江中滔滔向东的流水,它不会说话,千万年来一直按照自己规律行进,无人能够阻拦。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只要三峡水库里的水还在流(三峡工程发电所必需的),水库的水面就是个曲面(否则再有“排浑蓄清”的良策也无法解决泥沙淤积问题)!水流动要克服阻力,要消耗能量,所以只有存在水位差,水才能流动!长江流水中泥沙含量大,平均每立方米的流水中有1.2公斤的泥沙(平均年输沙量5.23亿吨),要搬运这么多泥沙经过这600多公里的水道,难道不需要能量?

2001年11月30日,中国三峡工程日报发表了记者陈平采访长江水利委员会库区处汪小莲总工程师的报告。这是中国官方机构第一次公开发表关于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各地不同的水位:

当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35米时,库区二十年一遇(72300立方米/秒)的来水的设计回水水面线为: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35米;
秭归老县城:136.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水位上升1.1米)
巴东县城:137.7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水位上升2.7米)
巫山县城:143.2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水位上升8.2米)
奉节县城:146.7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水位上升11.7米)
云阳老县城:148.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 水位上升13.4米)
万州:150.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 水位上升15.1米)
忠县:154.8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水位上升19.8米)
丰都县城:157.8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水位上升22.8米)
涪陵166.2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83公里,水位上升米31.2米)
水库影响末端在涪陵李渡镇,高程为169.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水位上升米34.4米)。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作者所补充.

从2002年底到2003年六月,三峡坝址处的水位由原来的海拔60米上升到海拔135米,一个长度为500多公里、库容为124亿立方米的三峡水库就此形成。按库容划分,124亿立方米的水库,可以称为巨型水库,此时三峡水库的库容比丰满水库的库容还大。伊人说:只要稍有流体力学或者水力学基础的人都知道,水库基本是没有比降的,也就是说水位是平的,只是在库尾及其上游才有比降.那么,这时的三峡水库的水面就必须是平的,基本没有坡降。三峡大坝坝址处的水位是海拔135米,大坝上游水库各地的水位也应该是海拔135米,最多也只能升高约0.4米。

可是根据汪小莲总工程师提供的资料,三峡水库的水面是个曲面!距离三斗坪坝址493.9公里处的涪陵李渡镇,水位为海拔169.4米,比135米高出34.4米,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0.7。不但水库的尾部有水力坡降,就是水库的中部和前部也有水力坡降,伊文先生对此如何解释呢?

六、发疯的红线

在汪小莲总工程师提供的资料中,计算水库回水曲线的是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三峡大坝的防洪目标是防止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的洪水对长江中游地区的危害,对三峡水库区的防洪标准就不能采取两种标准。根据中国防洪设计标准,特别重要城市:重现期在100年以上重要城市:重现期为50到100年中等城市:重现期20到50年。日本和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的防洪标准为100年到500年一遇。重庆市是中央直辖市,防洪标准起码为100年一遇,万州、涪陵等应按50年一遇洪水设防。如果用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来计算三峡水库的水位,各地的水位将更高。

三峡水库坝址处的水位从海拔60米上升到海拔135米,上升了75米。由于过水截面的增大而使流速减小,从而也使水库的水力坡降比自然状态要小很多。但是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加,水库中的泥沙沉积,坝址海拔90米以下处,将被泥沙淤死,过水截面又减小,使流速加大,水库的水力坡降还会向上调整。

三峡水库在蓄水位海拔135米处时,水库是个曲面,那么电视机片作为宣传用的计算机模拟模型中,水库水位水平上升的过程就是错的。水库水位再上升10米,20米,30米,水库的水面仍然是个曲面。由于水位上升,过水截面加大,水库的水力坡降会向下调整。考虑到上面提到的洪水流量和泥沙淤积两个因素,可以认为,当三峡水库在发挥防洪效益时,水库蓄水至175米时,水库的平均水力坡度万分之0.7,100公里长度中7米的水位差。届时,这根红线必然被三峡库水所淹没。

这条位于海拔177米的三峡移民红线是错误的!可悲的是,这条错误的红线决定了三峡移民的命运,也决定未来三峡地区发展建设的命运。

——根据三峡工程移民报告,三峡工程移民一共113万,2002年2月初新华社报导,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付主任郭树言说,到目前已经投资287亿元人民币,搬迁了41.8万人,到2002年底还要迁移14.37万。由于移民红线的错误,移了56万,起码还有113万移民要迁移。

——珍贵的瞿塘峡名人石刻,最近正在实行搬迁,按照水平的移民红线,石刻将被重新镶嵌在海拔182米以上的岩壁上,认为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75米,也绝不会淹没石刻。但是根据汪小莲总工程师提供的数据,奉节县城的水位要比三峡大坝坝址处高出11.7米,当坝址处蓄水位海拔175米时,怎能保证瞿塘峡新安装的石刻不被库水淹没?

——三峡地区近年公路、桥梁建设很多,许多桥梁的标高确定在海拔185米,当三峡水库防洪蓄水至175米,这些桥梁公路不会被水淹没?

——这根红线将万州(原万县)一分为二,真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欢乐的居民不会乐极生悲?

——为了减少移民人口和减少移民损失,涪陵城建设沿江大堤来阻挡库水,防护堤顶标高海拔182米(陆域将回填到海拔170米)。当坝址处蓄水位海拔135米时,涪陵水位为166.2米,高出大坝处31.2.难道这道江堤,可以保全涪陵城居民的性命?

——忠县石宝寨(重点保护文物)寨门的高度正好是海拔175米,三峡工程文物保护规划,依据这条红线,决定石宝寨实行原地保护,不做搬迁。忠县石宝寨距离坝址338.3公里,谁能喝令库水停留在海拔175米,保证不淹这座古代建筑?

——运阳县利用建江堤来减少移民人口,开县规划了15片保护区,也采用筑堤护地的办法,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三峡水库的水面是个平面.当实际水位高出红线20余米时,这些江堤有何作用?

——许多三峡水库农村移民新建住房的高程为182米(也有在180米的),这些新居住点在几年之后,是否还需要再搬迁?

——按照三峡移民论证报告,重庆城区没有移民,因为重庆城区的建筑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上的地区,重庆高度的特征值是:朝天门码头的最高一级台阶的标高为海拔200米。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决定,三峡水库的水位在重庆市处,绝对不可以超过海拔200米。按照汪小莲总工程师的计算,当三峡坝址水位海拔135米时,距离三斗坪坝址493.9公里处的涪陵李渡镇的高程,比坝址处高出34.4米。当三峡水库防洪蓄水至海拔175米时,李渡镇的高程难道就只有海拔175.4米?距坝址600多公里的重庆市的实际水位该是多少?

当移民红线崩溃的时候,中国面临的是一场重大灾难!伊文先生说,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真的从中央到地方不是傻瓜就是疯子!否则怎么会让这样愚蠢的工程上马呢?

XXXXXXXXXXXXXXX

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一封公开信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工程博士王维洛

尊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1992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长江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的主要目标有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和地区发展等,而最大的难题是移民。经过十年的努力,三峡工程移民完成41.8万,到2002年底还要再迁移14.37万,就能保证三峡大坝在今年年底完工之时,就可以开始蓄水,到2003年6月第一批发电机组将按计划投入运行。此时,您们作为决策机构的成员,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您们都亲临三峡库区视察过,那根海拔177米的红色标志线(又称移民迁移线)一定给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说,这根红线是三峡工程民主决策的象征,有人说,这根红线是三峡工程透明度的标志。因为,每一个三峡库区的居民都可以从这根红线中知道,是迁还是留,任何人不能做假。住在红线以下的人都要迁移,总数是113万;水库蓄水至海拔175米,绝不会淹没红线以上的地区(海拔177米是考虑了175米加上2米的风浪高)。关于移民迁移线的确定,请看附件1。

当您们为长江三峡工程投票决策时,都认为这根长500多公里的水平线是正确的,因为您们被告之,“水库的水面是平的,水库基本是没有比降的”。毛泽东教导说“高峡出平湖”。

水库的水面是平的吗?

到2003年六月,三峡坝址处的水位由原来的海拔60米上升到海拔135米,一个长度为500多公里、库容为124亿立方米的三峡水库就会形成。这时的三峡水库的水面是平的吗?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库区处汪小莲总工程师的报告(参见附件2),这时三峡水库的水面不是平的,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的涪陵李渡镇,水位为169.4米,要比大坝处水位上升了34.4米!

既然三峡水库在蓄水位海拔135米时不是一个平面,那么当三峡水库发挥防洪效益,蓄水至175米时,就无法保证,在红线以上的地区不被淹没!就是三峡水库每年在10月分蓄水至175米时,也无法保证,在红线以上的地区不被淹没!其后果如何?请看:

——珍贵的瞿塘峡名人石刻,最近正在实行搬迁,按照水平的移民红线,石刻将被重新镶嵌在海拔182米以上的岩壁上,认为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75米,也绝不会淹没石刻。但是根据汪小莲总工程师提供的数据,奉节县城的水位要比三峡大坝坝址处高出11.7米,当坝址处蓄水位海拔175米时,怎能保证瞿塘峡新安装的石刻不被库水淹没?

——三峡地区近年公路、桥梁建设很多,许多桥梁的标高确定在海拔185米,当三峡水库防洪蓄水至175米,这些桥梁公路不会被水淹没?

——为了减少移民人口和减少移民损失,涪陵城建设沿江大堤来阻挡库水,防护堤顶标高海拔182米(陆域将回填到海拔170米)。当坝址处蓄水位海拔135米时,涪陵水位为166.2米,高出大坝处31.2米.这道江堤可以保全涪陵城居民的性命?

——忠县石宝寨(重点保护文物)寨门的高度正好是海拔175米,三峡工程文物保护规划,依据这条红线,决定石宝寨实行原地保护,不做搬迁。忠县石宝寨距离坝址338.3公里,若三峡水库防洪蓄水至海拔175米时,谁能喝令库水停留在海拔175米,保证不淹这座古代建筑?

——这根红线将万州(原万县)一分为二,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欢乐的居民不会乐极生悲?

——运阳县利用建江堤来减少移民人口,开县规划了15片保护区,也采用筑堤护地的办法,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三峡水库的水面是个平面.当实际水位高出红线20余米时,这些江堤又有何作用?

——许多三峡水库农村移民新建住房的高程为182米(也有在180米的),这些新居住点在几年之后,是否还需要再搬迁?

——按照三峡移民论证报告,重庆城区没有移民,因为重庆城区的建筑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上的地区,重庆高度的特征值是:朝天门码头的最高一级台阶的标高为海拔200米。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决定,三峡水库的水位在重庆市处,绝对不可以超过海拔200米(参见: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1958年3月25日成都会议通过4月5日政治局会议批准)。按照汪小莲总工程师的计算,当三峡坝址水位海拔135米时,距离三斗坪坝址493.9公里处的涪陵李渡镇的高程,比坝址处高出34.4米。当三峡水库防洪蓄水至海拔175米时,李渡镇的高程难道就只有海拔175.4米?距坝址600多公里的重庆市的实际水位该是多少?

在您们开会时,不妨抽点时间到北京附近的官厅水库去看看,水库的水面到底是平的还是有水力坡降的。在距离官厅水库大坝15公里处的水位,要比大坝处高出1米多,到距大坝22公里处,水位比大坝处高出4米多。在您们开会时,不妨把黄河三门峡水库的资料再找来看看,当水库大坝处正常蓄水位海拔335米,为什么水库蓄水会威胁位于海拔360米以上的关中平原的安全呢?潼关的水位怎么会比大坝处高呢?

您们是否想过,当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时,如果水库的水面是平的,如果没有水力坡降,长江流水中的泥沙怎么能被冲出水库?三峡水库的蓄清排浑措施怎么实现?如果水面是平的,水库里没有水的流动,用什么来发电?如果水库的水面是平的,还有近100公里的航道条件没有改善,万吨船队怎么到达重庆?您们是否想过,当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时,水库的水面不是平的,库水将淹没红线以上的地区,此时三峡工程的移民是多少?此时三峡工程的淹没赔偿又该是多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长江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的目标是防洪。在1998年长江发生洪水时,都说:“要是有了三峡工程,何愁长江洪水逞凶狂。”三峡工程的防洪武器就是三峡水库中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水库的防洪能力取决于防洪库容的大小,而水库库容的大小又取决于水库蓄水位的高低。根据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三峡水库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和正常蓄水位175米之间的防洪库容221亿立方米。但是根据三峡水库在135米时的水位曲线(附件2)和几乎是水平的175米的水位线(附件1)计算海拔135米和175米之间的防洪库容,尚不足150亿立方米。

因此,不是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计算过大,就是三峡水库的移民淹没线是错误的,两者必居其一。如果是防洪库容计算过大,那么三峡工程防洪目标根本无法达到。如果是移民淹没线是错误的话,三峡工程的移民人数和淹没损失将大大增加,就是许多新建的城镇也会再被淹没!

解铃还需系铃人。您们是三峡工程的决策者,这个错误还需您们自己来修正!

附件1:

根据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报告,当长江流量在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时、当三峡水库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大坝上游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为: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75米;
秭归老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巴东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巫山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奉节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云阳老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万州: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忠县:175.1米; 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丰都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涪陵 :175.3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8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涪陵李渡镇:175.4米; 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根据原全国政协委员、三峡工程论证防洪专家组顾问陆钦侃先生提供的资料)

附件2: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35米;
秭归老县城:136.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水位上升1.1米)
巴东县城:137.7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水位上升2.7米)
巫山县城:143.2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水位上升8.2米)
奉节县城:146.7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水位上升11.7米)
云阳老县城:148.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 水位上升13.4米)
万州:150.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 水位上升15.1米)
忠县:154.8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水位上升19.8米)
丰都县城:157.8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水位上升22.8米)
涪陵166.2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83公里,水位上升米31.2米)
水库影响末端在涪陵李渡镇,高程为169.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水位上升米34.4米)。

根据中国三峡工程日报2001年11月30日发表的记者陈平采访长江水利委员会库区处汪小莲总工程师的报告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王维洛所补充.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三峡大坝可能成为一个有毒的定时炸弹 (3/18/2002)    
  • 板新净水厂 集水区内流入油污 (3/16/2002)    
  • 三峡移民 30贪官回吐百万 (3/15/2002)    
  • 三峡工程拟上市解决资金短缺 (3/13/2002)    
  • 资金短缺的大陆三峡工程拟筹资于股市 (3/12/2002)    
  • “高峡出平湖” ——记哈佛“长江三峡”讲座 (3/10/2002)    
  • 三峡大坝可能成为一个有毒的定时炸弹 (3/9/2002)    
  • 三峡工程工地突发塌方 5名民工被活埋 (3/7/2002)    
  • 中国著名风景长江三峡告别游 (3/7/2002)    
  • 三峡库区发生滑坡险情 (3/5/2002)    
  • 舆论再批三峡工程逼退李鹏? 中共高层权力争斗白热化 (3/4/2002)    
  • 长江三峡将建水下博物馆 (2/22/2002)    
  • 三峡移民 已耗资387亿元 (2/13/2002)    
  • 南水北调--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环境灾难 (2/12/2002)    
  • 香港著名特技大师陈一言将驾驶汽车飞越长江三峡 (2/10/2002)    
  • 长江三峡两客船相撞二十一死伤无海外游客 (2/10/2002)    
  • 三峡两高速行驶的客船猛撞 21死伤 (2/10/2002)    
  • 三峡移民已投入两百八十七亿人民币 (2/5/2002)    
  • 三峡一处山体侧看酷似一尊“睡佛” (1/29/2002)
  • 相关新闻
    三峡一处山体侧看酷似一尊“睡佛”
    三峡移民已投入两百八十七亿人民币
    三峡两高速行驶的客船猛撞 21死伤
    长江三峡两客船相撞二十一死伤无海外游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