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中国入世一周年

陈劲松

人气 1
标签: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12月4日讯】12月11日,中国入世届满周年。回顾一年历程,得失俱有,甘苦参半。对整个国家而言,几大收益在于:

其一,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即政府行为受到规范,计划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依照世贸规则,当局被迫废止了56个政府部门和单位共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朱□基领导的国务院清理法规2300多件,废止830件,修订325件;同时废止、停止执行或修改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市场准入方面,大幅下调了5332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降低为12%。同时进一步开放了服务贸易市场。一句话,中国经济似乎开始真正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

其二,借入世的东风,国内产业结构开始得到调整。中国电信一分为二,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四大综合电信商共同竞争的格局,电信业垄断时代宣告结束;民航工业实现重组,重组后的六大航空集团,彻底割断了与民航总局的隶属关系,成为”自主经营”企业;汽车业通过与外资外商结合的国际重组,找到了存活的出路,加上进口车还没有登陆,使今年国产车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多少有些令人意外。这一切,表明,入世后,欧美市场文化,及市场的内在驱动力,有效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三,中国企业开始学会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今年8月,中国挡风玻璃行业打赢入世后的反倾销第一案,全年“反倾销调查”案中,中方企业应诉70%,胜诉三分之一,败诉三分之二。钢铁业打赢官司的同时,家电业却因钢材涨价而叫苦不迭。另外,中方还主动发起7起反倾销调查,证明中国企业正逐渐学习如何运用世贸规则来保护自己。

入世之后,也进一步暴露出中国宏观经济及其体制上的一系列问题。

其一,官商勾结的权力经济依然强大有效,行政指令阴魂不散。连国内专家也断言,五大利益集团仍然阻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育。这五大利益集团是:权力阶层;不依法办事的政府行政部门;靠垄断吃饭的人;靠权力寻租、靠官倒获利的人;仇视市场经济的保守派。实际上,正是僵化不变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最大绊脚石。

其二,中国仍然是全球“反倾销调查”的第一对象。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17个成员国共向39个国家和地区发起104起“反倾销调查”。其中,16起针对中国。使中国继续位居“反倾销调查”对象的榜首。自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发动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以来,截止今年10月,中国出口产品已遭33个国家和地区“反倾销调查”,案例共达501起,涉及出口产品4000余种,累计影响出口金额16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作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靶心地位,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其三,人才奇缺和观念落后,成为中国入世后有效运作的滞后因素。为此,中国刮起“培训风”,各类MBA学习班,WTO专业人才培训班,开办得红红火火,尽管学费高昂,真真假假,人们都一概趋之若鹜。

纵观2002年全年,在庞大的惯性驱动下,中国GDP增长7.8%,外贸总额突破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2800亿美元,城乡居民储蓄超过10万亿人民币。这些表面数字固然可观,但深层次的问题,却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当局承认:内需不足,物价下滑的总体趋势依然延续;城乡失业加剧;金融机构存贷差仍在扩大,呆账坏账继续积累;各级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行政干预依然太多,如招商引资或办工业园,层层下指标,一直下到县、镇、乡级,连“人民教师”都不得例外。

入世一周年,除了DVD行业和温州打火机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之外,根据调查,中国社会经济的整体面受入世的冲击并不大,普通老百姓对此更是“毫无感觉”,生活“毫无影响”。这种现象,并不正常,一方面说明,中国跨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还是太慢,另一方面也说明,入世的冲击波还没有真正形成,严峻的考验还在不远的将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与WTO多国代表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经济
在WTO报告台湾口蹄疫处理情况
中共十六大与中国经济(5)
傅湘呼吁继续对杨建利现状给予关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