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12月30日讯】十二月二十日台湾立法院召开院会,三读通过“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后,主席即宣布“现在休息,二十四日继续开会”,一整天院会就只通过一个法案。
据自由时报12月30日报导其实,二十日的院会还有其他案可审,但因二十日与二十四日两天是一次会,二十日院会早早休息,只是为避免当天把所有案审完,导致二十四日院会“开天窗”的尴尬。
这已不是本会期首次近乎“无案可审”的院会,在这个讲究效率与速度的知识经济时代,立法院审查法案的“牛步化”现象,显得相当讽刺,更难卸“立法懈怠”之责。
本会期至今共三读通过五十八件法律案,但涉及实质修正者却寥寥无几,一半以上都是为配合行政程序法的修正;然而,即使是争议不大的非实质性修法,速度还是很慢。
行政院于会期初送立法院的优先法案清单中,配合行政程序法施行而检讨之修正草案共六十件,至今只有半数完成修法,其余若无法在年底前三读,除非三度修法,让已经二度延后的生效日期再延一年,否则,恐将出现法律的空窗期。
这种小幅调整的配合性修法况且如此,更遑论其他;撇开政治性法案,与民生、财经相关,无涉意识形态,甚或立委最常挂在嘴边的“拼经济”法案,长期都无法排入议程,政党恶斗、相互报复的结果,“陪葬”了一箩筐的法案。
程序委员会是国、亲两党杯葛行政院施政的重要关卡,民进党团也常自嘲,只要被行政院列为“优先”法案的,送到立法院后,往往都成为“优先被挡”的法案。
数字会说话﹗根据统计,行政院为处理不良金融机构提出的扩大重建基金规模的修正草案,于十月十五日函送立法院,在程序委员会被国、亲两党联手以席次优势封杀七次,上周五才付委;与推动市(县)港合一政策相关的交通部组织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等,自四月二十三日函送立法院,至今无法列案,自第一会期至今,总计被挡了十九次之多。
此外,各政党也都动用“复议”,将已付委法案“卡”在院会,总计达一百三十五案。
如果说国、亲在程委会“凡行政院提案必举手反对”的做法毫无理性,台联与亲民党竞相提出复议案,则可说已达“相互毁灭”的程度。据统计,两党团提出的复议案分别高达六十七件、五十五件。
遭民进党团复议的法案则有十三件,法案内容多属于钱坑法案,或直接造成施政窒碍难行的法案;而国民党团虽已撤回其复议案,但其在程委会挡关的立场,丝毫未松动。
立法懈怠的现象,不只反映于院会“无案可审”的窘境,委员会初审及协商机制遭到扭曲,更造成乱象百出。
在法案初审方面,委员会搁置法案的理由,越来越多,依惯例,首长无须在逐条审查时列席,但内政联席会却因内政部长余政宪请假,就不审“政党法草案”;审查“农业金融法草案”也是,财委会主审时,经委会立委要求退回院会,再交付经委会,延误审查时间。
协商机制更是遭到扭曲,依照新的议事规则,协商四个月未完成的草案,必须送院会处理,这项修正原是要减少法案因协商不成而被特定党团“锁案”的状况,督促协商速度,但却未收预期效果,几乎形同虚设,包括扩大发放对象的敬老津贴修正草案等都已超过四个月,还在继续协商。
台湾的民主进程短暂,要健全国会的运作制度,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此之前,立委问政若无法超越政党对立的意识形态,甚至刻意扭曲制度,恐怕很难期待能有好的立法品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