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金沙赌场最新消息 - App Store

【纪元专稿】大唐 第七章:服饰篇

乐天、如意
font print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11月3日讯】冠冕堂皇

深衣制度

据《礼记‧深衣》记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勿见肤,长勿被土。”其实中国历代服装不管怎样变化,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分为上、下两截,穿在上身的名为“衣”,穿在下身的名为“裳”,故有“上衣下裳”之说;另一种是将衣、裳连为一体,名为“深衣”,唐朝的袍衫就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来的。

舍繁从简

自古帝王将相上朝议政、祭祀天地与祖先都有不同的礼仪与礼服,礼节繁重服饰奢华。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威震四方,衮服冕冠镶金坠玉,仪仗护卫千乘万骑,其堂皇隆重无与伦比。后代帝王纷纷独出心裁竟效豪奢,上梁不正下梁歪,后魏、北齐帝王及百官的车驾服饰到了奇纵诡异的地步。大唐贞观初年,唐太宗完全去掉了这种奢靡的风气,每年只有元日和冬至这两天受朝及大祭祀服用衮冕,平时视朝听政都穿常服。太宗的常服包括一件赤黄袍衫、一顶折上头巾、一条九环腰带、一双六合靴,仅此而已。渐渐地文武百官悄然仿效,甚至连宫女和仕女也喜爱上这样的打扮。后来宫廷的风气传遍市井乡村,所以唐朝男子都以襆头、纱帽和袍衫做为日常服饰。


襆头、纱帽与袍衫

襆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主要的变化在两脚上。双脚轻薄、柔软下垂的称为“软脚襆头”;两脚或圆或阔,犹如硬翅微微上翘的称为“硬脚襆头”。到了唐朝末年完全变成了帽子。

纱帽本是朝廷官员用来视朝听讼和宴见宾客的,但在儒生和隐士中也广泛流行起来,式样各有所好,以新奇为尚。

圆领袍衫除祭祀典礼外,官员士庶都穿。官员的袍衫则以颜色来区分等级,贞观年间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四品红色,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因为帝王用赤黄,所以臣民皆禁用此色。武则天在延载元年(公元694年),赐文官袍上绣禽,武官袍上绣兽。如宰相袍饰以凤池,尚书袍饰以对雁,将军袍按等级饰以狮、麒麟、虎、豹、鹰等,诸亲王饰以盘龙及鹿。

花为容来霓为裳

矮堕绿云髻 攲危红玉簪(1)

唐朝妇女好梳高髻,常见的有峨髻、云髻、螺髻、半翻髻、双环望仙髻和双垂髻等等,名目繁多。髻上以簪钗等物贯连固定,再插上梳子、鲜花、翠胜、金钿等头面之物作为装饰。

簪的本名叫“笄”,女子插笄需举行“笄礼”,被视为成年的标志。笄的形状大多扁长单股,材料有金、银、玉、骨、竹、蚌等,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往往雕花刻兽,嵌玉镶金。传世至今最为精美的首推“翠羽簪”,是将翠鸟的羽毛粘在金簪上制成的,其千百年前鲜艳华丽的光彩至今可见,唐孟浩然《庭桔》诗中的:“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指的就是此物。

钗一般为双股,多用金银和玉制成。后人在钗头缀上活动的花枝、玉珠等,走起路来“一步三摇”不停地晃动,称为“步摇”。唐代妇女的步摇一般制成鸟雀或凤凰状,口中衔挂玉石珠串,随着人体的走动珠串便会摇颤。

依旧桃花面 频低柳叶眉(2)

涂脂抹粉,是妇女化妆的主要步骤。唐代盛行“红妆”,也称桃花妆,即在脸上先抹一层白粉,然后涂上胭脂,接下来画眉,在额头贴花钿,在唇角点面靥,在太阳穴描斜红,再涂上唇脂,整个妆容才告完成。




薄罗衫子透肌肤(3)

唐朝女子服装以小袖短襦、披帛和长裙为主。

襦是一种长袖短衣,衣长刚好及腰,所以也称腰襦,制作襦的衣料和样式视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常见的布料有绢、罗、绮、纱、縠及锦等;而式样的变化多在领口和袖口上,领口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和无领等;袖则有窄袖和大袖两种。

短袖的襦称做“半臂”。半臂大多以锦织绣而成,质地厚实,袖口宽大,可以罩穿在襦的外面,既华丽美观又能起到御寒的作用。

衫子属夏服,是汉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没有衬里的单衣。唐朝衫子多为宽领大袖,以纱罗缝制,轻如烟雾、薄如蝉翼,隐约可见肌肤。

风卷葡萄带 日照石榴裙(4)

唐代制度规定士庶女子在室者必须搭披帛,出嫁披帔。帛又称帛巾,多为布质,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布幅较宽长度略短,披在肩上类似披风;一种布幅较窄又细又长,缠绕双臂迎风飘动,状如飘带。帔指帔巾,狭长艳丽,多以厚实细密的锦缎制成,上绣纹样,下悬玉坠,故不能像披帛那样随风飘曳。

女裙以宽博为尚,至少集六幅布帛而成(相当于今天的三米多),故有“裙拖六幅湘江水”之雅称;裙腰高束至胸部,裙长曳地。裙子的颜色红黄蓝绿各从所愿,其中又以红色裙子特别受喜爱,元稹诗曰:“窣破罗裙红似火”,张谓诗曰:“桃花马上石榴裙”,描写的都是穿红裙的美人。为什么把红裙称为“石榴裙”呢?原来这种红裙是用石榴花提炼出来的颜色染成的,所以有了这么一个美艳的名字。

皓腕肥来银钏窄(5)

指环、手镯、臂钏、玉佩、香囊是必不可少的饰物。指环除作装饰和避忌之外,还可充当婚姻的信物,今天男女结婚时赠送婚戎的风俗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臂钏是将数个手镯串联为一体组成的臂饰,也叫“跳脱”。玉佩和香囊无论男女皆爱佩带,香囊内常放一种叫薰草的名贵香料植物,故香囊亦称薰囊。

天朝之风

经过这一番梳妆打扮,穿戴整齐之后,泱泱大唐女子雍容华贵、温雅有礼的风貌尽展无遗。真可谓“一颦一笑皆现柔美,一顾一盼莫不生姿”,令人在举手投足之间步伐稳重轻柔、广袖翩翩、帛巾飘舞、长裙曳动、环佩叮当、幽香袭人,实如仙女下凡,成为周边诸国及历代妇女向往与参照的典范。

* * * * * *
注解:
(1)李商隐
(2)韦庄《女冠子》
(3)花蕊夫人《宫词》
(4)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
(5)白居易《盐商妇》(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的唐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百花齐开,大放异彩的全盛时期。她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致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路遥遥领先。

    乌飞兔走,沧海桑田,中国的许多朝代都好比流星一般匆匆而逝。但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却如一轮皓月,照亮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夜空。她无论是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地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时代。而唐诗的丰盛,散文的复兴以及传奇的成熟,瞬间把人类的文学史推上了辉煌灿烂的顶峰。随之而来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造像、建筑、冶金、制瓷、纺织、印刷、酿酒、焙茶…… 多元纷呈,绚丽夺目,达到了盛况空前的地步。使人类社会真正走入了一个祥和、礼让、安定、富足的歌舞升平.时期。各民族称她为“盛世天朝”。

    我们愿循着历史的足迹,把这幅“天朝”的画卷慢慢地展开,将她迷人的光彩再现读者面前。

  • 唐太宗在《指意》中说: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毫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他推祟晋代大书家王羲之书法,谓之“尽善尽美”。所以唐代书法以王羲之为宗,兼容碑刻,篆隶。真楷体势风范,由欧、虞、褚至颜、柳,书家辈出。而草书则出现了“颠张狂素”。
  • 为势所迫 起兵反隋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任李渊为太原留守,另外又特派高君雅和王威作副留守来监视李渊。当时,各地豪强已陆续脱离隋室控制,拥兵自立。农民军在转战间亦冒出了三支厉害的队伍,他们分别为(一)瓦岗军、(二)河北起义军和(三)江淮起义军。
  •  周瑜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
  • 眼见周瑜治军冷静严谨,拿捏两国分寸,进退之间,丝毫不差,刘备内心大为惊叹,深感敬佩。
  • 在朝廷众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胜败关键。话毕,随即自荐:只需三万精兵,就足以抵抗曹军。 周瑜的一席话,令众人精神大振。当下,孙权心意遂定,正式拍板连蜀抗曹。刘备与孙权顺利结盟,决定共同携手打一场以寡击众的世纪之战。
  • 鲁肃立即动身亲赴荆州与刘备联络。相传他骑上一匹白马,沿着长江西奔。白马驮着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铁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绶交给二弟孙权说:“率领江东将士,与天下争战,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使人才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就不如你了!”孙策逝世,十九岁的孙权继位为吴侯。
  • 一直以来,周瑜似乎对于功名没有太大兴趣,好像更乐于待在叔叔周尚身边打杂,仿佛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帮助孙策征战江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