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医扁鹊(5)扁鹊斥秦王

西茗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9
【字号】    
   标签: tags:

秦武王有病,召请名闻天下的扁鹊来给他治疗。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给扁鹊,请求扁鹊予以治疗。

可是,秦武王的左右近臣赶忙出来劝阻,说什么大王的病处于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鹊未必能治好。万一出了差错,大王会耳不聪,目不明。扁鹊听了,大发脾气,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对秦武王说:“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却又让不懂医理的人从中作梗,假使你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你此举必会亡国!”秦武王听了只好让扁鹊治病。

<后记>扁鹊此行惹来杀身之祸。秦太医令李酰自知技不如扁鹊,顿生忌妒之心,使人暗下毒手,杀害了扁鹊。对此,司马迁在《史记﹒扁鹊列传》中深表痛惜之情:“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

千百年来,“神医”扁鹊深为百姓所爱戴和崇敬。在他曾行医经过的共约四千里的路途上,历代百姓为他建陵墓、立碑石、筑庙宇、朝香火。在伏道村扁鹊庙的墙上,有这样一首诗,概括了他的一生:

昔为舍长时,方伎未可录。
一遇长桑君,古今皆叹服。
天地为至仁,既死不能复。
先生妙药石,起虢效何速!
日月为至明,覆盆不能烛。
先生具正眼,毫厘窥肺腹。
谁知造物者,祸福相倚伏。
平生活人手,反受庸医辱。
千年庙前水,犹学上池绿。
再拜乞一杯,洗我胸中俗。

【原文】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下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选自《战国策﹒秦策》)

参考资料:《史记﹒扁鹊列传》

转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记载的古代医学家,为其立传者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扁鹊列传》中精彩地记述了扁鹊如何为神人慧眼所识而得其真传的事迹。
  • 从《史记.扁鹊列传》记载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病人昏迷的状态下,其元神离体经历被扁鹊预知到了,而且病人还知晓到了未来。
  • 《史记》中记述了扁鹊慧眼识病三劝齐桓侯的故事。齐桓侯没有理会扁鹊的忠言劝告,等省悟过来时,为时已晚。
  • 见可信不见即不信,为此春秋时期的齐桓候把命都搭上了,你说他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在史记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中讲到春秋名医扁鹊给齐桓候治病的真实记载。
  • 中医、中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一根银针,几把树叶,一块树根……就靠这些,不知救活了多少人,使多少人从病痛中解救出来,扁鹊是一位让人难以忘却的战国时代的神医。
  • 有人说,“扁鹊见桓侯”讲的是“讳疾忌医”的典故,其实不尽然。这个故事讲出了许多当今科学做不到的事情
  • 在现代社会,有些人会认为算命先生能算准别人,却算不准自己。其实在中国古代,能算准自己命运,甚至离世之期的高人、术士比比皆是。因天机不可泄,有时是不便说与外人听的。
  • 在现代社会,已有医学研究者表示,“人体的每一系统、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杰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认为,人的身体“不只是化合物组成”,“而是上帝别出心裁的创造”。
  • 在中国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制作出功能显着或疗效神奇的药丸。这与他们掌握的秘术,尤其是修炼出的神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世间云游时,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颇有悟性的人,他们就会拿出这样的药丸,目的是让人能有所了悟,从而促成修炼的机缘,踏上返本归真之路。
  • 中国古代的针灸术源远流长,尤其是针术,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据史料记载,中医鼻祖神农氏曾“尝草制砭”“尝百药而制九针”。在中医大家的必读书目《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九针”的样式和用法。将细针缓慢地扎入身体就能治病,这种异乎寻常的诊疗方式也证明了人体中用显微镜都观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实存在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