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时报》美国版378期-今日话题

人气 1
标签:

(http://www.iloveguava.com)
李洪宽几历磨难矢志不移“再难《大参考》也得办 直到新闻自由回归人民”



图﹕李洪宽意外受伤,在朋友家养伤,仍坚持编辑《大参考》。(大纪元记者摄影)

  ?杨红
  10月22日江泽民访问美国,当天,“大参考”创办人李洪宽意外受伤,腿骨折断。他笑称:“实在斗不过江泽民这个老贼,上次江泽民访美,我股票输钱;今次他来美国,我又摔断了腿。”
  在海外华人中提起《大参考》,无人不知,这份电子刊物背后的故事,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五年来,李洪宽面临各种压力,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编辑出版《大参考》,突破中国新闻封锁,在中国大陆产生巨大震动。这次趁李洪宽养伤之日,特去探望,并向他了解《大参考》创办的来龙去脉。
来美留学因伤中断
  他自我介绍,他毕业与南京大学,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任教于中国医科大学,出版过一些书,当时很想在中国有一番发展。但“六.四”后中国国内状况令人失望,没有一点年轻人发展的余地,同学也都陆续留学国外,他于1991年来到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攻读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博士。1994年的冬天,他在雪地里滑倒脚腕严重骨折,因为住院耽误了学业,没有继续完成学位的攻读。
华尔街炒股 车祸意外 《大参考》诞生
  那以后,他开始在商场上闯荡,1997年他在华尔街做股票经纪,他说:“那时挺赚钱的,也挺滋润的”。但那一年他出了一次车祸,车祸后在家里养伤,没事在互联网上溜哒,他发现中国有很多人上网,那是1997年的夏天,网民们经常在网上要资料,比如全美学自联的文章等,他发现中国政府在第一批网民上网时已经不声不响地封网,海外有关民运、学运、异议人士和人权的网站都在被封之内。
  他说:“那时我经常给大家转发一些好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海外留学生存在一些公共网站上的,当时著名网站主要是全美学自联和华夏文摘网站。”后来他发现来自国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就想了一个主意编个小程序收集国内网民的电子信箱地址,高兴的时候就找些好文章发给大家,他整个夏天就在做这个。
  他说:“九月份,海外流传赵紫阳致十五大的一封信,因为我经过“六.四”,知道这件事很有意思,北京老百姓一定有兴趣看,就把这篇文章发给当时收集到的两万多个电子信箱地址。”
  中国高层有一份内参刊物叫《大参考》,他就用了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办法以“大参考”的名义将这分文件发了出去。李洪宽说:“结果发出去了不得了,收到了两三千封回信,反应非常好,群众都说请继续给我发,发类似的资料。”
华尔街急流勇退 《大参考》有了专职编辑
  李洪宽在这数千封信的鼓舞下,决定将这件事继续做下去。当时正好1997年的十月江泽民第一次访美,江访美在中国国内是一个大新闻,但国内的报导没什么内容,江遇到什么抗议或有什么趣事都不会报导,《大参考》那时每天都报导这些东西。
  当时《大参考》不是每天都出刊,有内容才出。江回国后,魏京生被释放,给海外的民运带来了促动,民运人士开始搞活动和频繁开会,《大参考》都一条一条的报导。江访美后,亚洲金融风暴转到了美国,美国股市暗淡,李洪宽急流勇退,退出华尔街,专职办《大参考》。他说:“第一,我有瘾,爱好散布政府不愿意让群众看的东西;第二,我觉得这件事有意义。”
《大参考》宗旨:忠实记录时代呼声
  李洪宽认为《大参考》不是一个传统新闻媒体,《大参考》是为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建立的,他会刊登一些一般媒体不会登的消息,这些消息不能得到核实,因为核实的代价太高,提供信息的人会面临入狱的危险。
  他说:“《大参考》的主要诉求,是在政治上教育读者他们拥有的权力,如炼功的权力,自由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权力,出版自由,言论自由,甚至政治权力,这是《大参考》天天宣传的内容。”
  李洪宽介绍,《大参考》主要面对中国国内读者,对中国政府封闭的人最有价值。中国所有的媒体,背后真正的老板都是中国政府。中国实际上从清末至中共掌权之间,有相当的言论自由,只有49年以后,中国完全没有了言论自由,中国政府完全控制媒体,实行最严格的文字检查制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共想让谁停谁就得停。
  现在中国的一些媒体似乎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话语系统是不对的,因为这些媒体预先认定共产党是对的,但是《大参考》在这方面完全是革命性的。《大参考》认为,人民想看什么,想出版什么,是人与生具来的权力,共产党封锁网站,钳制舆论根本就是错的,这是《大参考》的根本立场。
  李洪宽说,《大参考》的办刊宗旨就是利用海外的自由环境,编辑一份能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刊物,再过十年,一百年回头看,《大参考》忠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呼声。在这个时代,人民的权力是如何被剥夺的,多少人在受迫害,也包括人民的反抗。多少年以后再看这段历史,会觉得不可思议,就像现在回头看文化大革命。
  再难《大参考》也得办,直到新闻自由回归人民。
  目前《大参考》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紧缺,李洪宽和其他《大参考》编辑们都是义务奉献,李洪宽自己五年来靠在华尔街炒股留下的积蓄生活,已经足襟见肘,这次骨折的医疗费用还不知道如何支付。李洪宽说:“再困难《大参考》也得办,因为中国国内的读者读上瘾了,几天不看难受。”他誓言将《大参考》办到中国人民享有新闻自由的那一天。
  李洪宽说:“大家不要失去信心,尽管中国政府现在封网封得厉害,但是不可怕,因为任何一个反动政权要解体的时候都要不惜一切代价钳制舆论。另外中国政府现在严重腐败,共产党没有价值系统,只要有钱就行,这样的政权一件小事就可能导致政权的垮台。”
  李洪宽遇到的困难很多,没有钱,没有家庭,现在依然单身一人,他仍很乐观,意气风发,信心十足。他说:“我没有时间孤独。我经历的事情比较多,看得比较透,这点困难是小事。我主要看大方向,从长远看。中国的人口这么多,历史这么悠久,文化这么灿烂,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又这么突出,中国的民主对全人类的文明都是很大的事,我要能为这么重要的事做点贡献,苦点累点我觉得值。人活着干什么不都累吗,我觉得我不累,这是我兴趣所在,我爱好这个。”◇

美国会将召集跛脚鸭会议

  (大纪元讯)沐浴在选战胜利余辉下的共和党人希望,在取得国会控制权之后,他们可以更容易的通过白宫认为重要的法案。但是,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说,民主党人在必要时会对总统做出挑战。
  据美国之音11月11日报导﹐美国国会将召集所谓“跛脚鸭”会议。所谓“跛脚鸭”是形容那些即将离职但仍然在站最后一班岗的人。明年一月,新当选的议员就要宣誓就职,新国会将履行职责。因此,眼下旧国会的这次短暂会期,被称为“跛脚鸭”会期。
  具体而言,民主党在向赢得多数席位的共和党交权之前,还要继续主持参议院的工作。共和党参议员洛特暂时还是少数党领袖。新年一到,他就要成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在“全国广播公司”NBC的电视访谈节目中,洛特参议员说,他希望民主党在新老议员交接期间放弃党派政治。洛特说:“组建国土安全部的法案必须办妥。否则,总统是不会答应当。”
  目前的多数党领袖、民主党参议员达施勒也在同一个电视节目上露面。他说,民主党会坚持对白宫支持的议案起到制衡作用。达施勒说:“总统正确的时候,我们会支持他。总统错误的时候,我们会反对他。我们将仔细的审查,按具体个案做出我们的判断。”
  达施勒参议员承认,布什总统在美国人民中间享有很高声望,他的声望为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赢得辉煌战绩立下大功。◇

德美关系与伊拉克问题

  【大纪元讯】由于德国政府坚持反对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使得德美双方关系冰封了好几个月之久,直到最近德国外交部长费雪及国防部长史楚克先后访美,加上德国总理施若德于11月8日,自德国大选过后第一次亲自打电话给美国总统布什,针对伊拉克、阿富汗等问题交换意见,双方关系才重露曙光。
  据中央社报导﹐史楚克自美返德后表示,德美两国之间的冰雪已经融化,今后双方将会继续在各方面保持密切合作。
  施若德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拉克武器检查问题的决议表示欢迎,并且指出这是联合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负责表现。施若德强调,德国政府对于美国总统布希选择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框架下,并且透过多元方式来解决伊拉克问题表示欢迎。
  目前正在挪威访问的施若德在奥斯陆重申,德国将不会参加任何攻打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但是,伊拉克必须执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关武器检查问题的新决议,尽快准许联合国武器检查人员进入伊拉克,展开武器核查工作并且为检查工作提供一切的便利。施若德认为,现在主动权还掌握在伊拉克人的手里,德国希望伊拉克问题能够和平解决。
  费雪表示,伊拉克必须认清忽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他呼吁伊拉克透过与联合国武器检查人员进行全面且无条件的合作,来确保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史徒克指出,如果伊拉克总统海珊不重视安理会的决议,美国铁定会出兵攻打伊拉克,但是他认为针对可能爆发的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未来还没有周全的考虑,也没有任何具体计划方案。
  施若德表示,针对安理会的新决议,德国政府愿意提供联合国武器检查小组人力及物力等方面的支助;此外,德国虽然不会参与军事攻打伊拉克的行动,但是仍然会继续在国际反恐战争中,履行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例如德国将会按照计划,从明年开始执行领导驻阿富汗国际维安部队的任务。
  史徒克指出,如果美国一旦出兵攻打伊拉克,德国目前驻扎在科威特的士兵及侦察装甲车并不会马上从该地区撤走,而是会继续留在当地;但是如果战争蔓延到科威特境内,到时候就必须由德国联邦国会决定德国驻军的去留。◇

专家预测美经济可能二度衰退—-房屋供应节节升高 消费者信心却屡屡败退

  【大纪元讯】曾正确预测二零零一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摩根史坦利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列举三大理由,说美国经济已经接近“二度衰退”的边缘。
  据中央社报导﹐新闻报11月12日以这则专访当作财经版的头题新闻。报导引述罗奇说,“今年确有二度衰退之忧”,特别是入秋之后,衰退的迹象比春天经济还成长百分之一点三的时候更明显。他预测今年第四季美国经济将成长百分零七,比一般所预测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点五更低。
  根据罗奇的观察,美国房价五年来涨了百分之二十七,这是有史以来涨得最凶的记录。促成房价飙涨的原因是九零年代末就业市场大好,失业率低,贷款利率也低。建筑业兴旺的结果,房屋供应节节升高,消费者信心却屡屡败退。
  一九九五年以来,住宅房租只涨百分之十,他说这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指标之一。“也许我提出警告,提出得太早了些,但对这关键性的例子,我认为早说比晚说好。”
  他说,汽车销量经过一段零利率促销的荣景,九月份开始下降,十月更下降达百分之二十七,这是另一令他对经济前景不乐观的原因。汽车商能吸引人买车的办法都已试过了,美国人也就只能做到这样,不可能年年买新车。消费者支出是他呼吁美国人“注意看”的领域,因为它占总体经济的三分之二。他说,许多人借钱也要借来花,做得有点太过分,如果碰到收入顿减等“意外”,再也花不起钱,美国经济岂不就要大受打击?
  但他认为即使美国经济再度步入衰退,也会“静悄悄的”后退,不会像去年或过去六个月那么样,受到大肆渲染。罗奇说,美国经济要真正的复苏,不管是不是经过二度衰退,消费者必须多储蓄、少欠债、多还债,复苏的力道与步伐才会稳住。◇

“白蛇传”中雷峰塔身世坎坷 (大纪元讯)目前倒塌七十八年的雷峰塔再度重建屹立于西湖畔。一般人对雷峰塔的最大印象,就是民间传说“白蛇传”里的白蛇,最后因水漫金山寺,被法海和尚压于雷峰塔下。事实上,雷峰塔“身世”之坎坷,可比白娘子,它几经战乱摧残,最后轰然倒塌,背后有一番曲折的故事。

  据中国时报11月11日报导﹐雷峰塔其实又名“皇妃塔”,北宋太平兴国二年(西元九七七年),吴越国钱俶为纪念一位死去的妃子所造,钱俶并在塔内供奉佛螺发髻舍利,以祈求国泰民安。 北宋宣和二年,雷峰塔遭战乱严重破坏,至南宋庆元年间重修,一派金碧辉煌,尤其在黄昏前,与落日相映成辉,“雷峰夕照”遂列入西湖十景,为游人所必到之处。
  明嘉靖年后期(约西元一五五○年),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雷峰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黄昏中更显孤独,与西湖北岸的保俶(宝石)塔被喻为“雷峰似老衲,宝石如美人”。
  清末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在家中供奉一块雷峰塔的砖头,可以助丰收、保太平、人丁兴旺,尤其是渔民特别热中供奉,另外,还传说将砖头放在蚕匾里,蚕宝宝会长得很好。不料,雷峰塔砖“辟邪宜男”、“利蚕”的“功效”,给塔招来无妄之灾,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雷峰塔附近的乡下人开始从塔里偷砖头,据说,在倒塌前雷峰塔已给人抠得“千疮百孔”。
  一九二四年,雷峰塔因底部塔砖盗挖过多,加上附近“汪庄”造屋打桩引起巨大震动,瞬间轰然倒塌,当时杭州市民争先前往捡砖﹐万人空巷。遗憾的是如今在杭州已很少有人能回忆起塔倒时的情景。雷峰塔对面一位看守净慈寺的老人说,她听别人讲当时倒掉的声音很大,扬起漫天灰尘,至于其他的事就很少听人说起。◇

全球博物馆藏中国文物超百万件–多数在晚清及民国初年流出 且都是精品

  (大纪元讯)诺贝尔奖颁奖地点,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大厅,无数诺贝尔奖得主满怀兴奋地从这里走上台去领奖,但他们不会知道,他们这时脚踩的是清光绪年间织造的中国精致皇家用地毯。再环顾市政大厅,只见摆满了瓷器、青铜器、雕刻、鼻烟壶、首饰及玉坠等,虽然这些文物都没写Made in China,但一望即知,都是来自中国的古老文物。
  据中国时报11月11日报导﹐根据大陆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在全球四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个博物馆中,藏有的中国文物超过一百万件,而且都是精品。
  即使是国外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可能也有计数不清的问题。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蒋迎春说,有一次他到俄罗斯普希金博物馆参观,发现该馆有一个房间堆满了上万件中国文物,而由于缺乏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才,至今没有进行整理。
  目前所知,流散在海外的众多中国文物,多数是在晚清及民国初年时流出,主要包含三个渠道:一是在当时的战争中被列强抢走;二是当时一些来到大陆的外国人透过购买、欺骗甚至偷盗的方式带走;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军阀,以极低的价格买走。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前年因为在香港拍卖会上买回四件原属圆明园的文物而名噪一时。圆明园原先共有十二个设计精巧的人身兽头生肖像,头为青铜制造,会按十二个时辰依次喷水,正午时刻则十二个兽头一起喷水,但这十二个兽头在一八六○年被英法联军劫走。保利前年从香港买回的是丑牛、寅虎和申猴,目前他们虽然有进一步蒐全十二个兽头的计划,但困难重重,因为子鼠、卯兔现存法国巴黎,午马在台湾,亥猪据闻在一个美国收藏家手中,还有部分至今不知所踪,包含辰龙、巳蛇、未羊、酉鸡、戌狗等。◇

傅湘呼吁继续关注杨建利



图﹕傅湘含泪说,希望大家继续对杨建利的现状给予关注。打压囚禁异议人士也是中国的大问题之一。 (大纪元记者摄影)

  【大纪元记者林之昊报导】11月七日,“第三届各族青年领袖演习营”在麻州西郊宁静的小镇NEWTON召开。与会者将在这三天的会议中,探索交流中国的现况和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来自西藏、维吾尔族的领袖,台湾、香港的学者及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州议员邦尼.法兰克(Barney Frank)、台北经文处处长刘志攻出席了开幕式。BarneyFrank 指出,大家能在这里畅所欲言是因为美国有言论自由,美国不能只谈伊拉克的人权践踏问题,而忽略其他国家的人权问题,特别是那些跟美国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国家。
  这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是“21世纪中国基金会”。著名异议人士,目前被囚禁在大陆的哈佛学者杨建利是该基金会的主席。由于杨建利的缺席,这次会议由代理主席,迪更森大学(Dickinson College)的高级研究员宋永毅组织。
  宋先生说,之所以开这个族群会议是基于杨建利博士的一个政治远见。杨建利认为共产党体制在中国的崩溃,虽说不是说即日可待,但我们这一代人是一定能够看到的。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研究种族冲突问题,使得在共产主义权力专制的真空出现以后,不至会发展成一个无序状态,变成像俄罗斯车臣一样的恐怖暴力问题。
  这次会议的演讲者都是学界、政界的著名人士。爱因斯坦研究所(Albert SinsteinInstitution)的高级研究员京榆?夏普(Gene Sharp)做了“非暴力解放”的演讲。普林斯顿中国学社主席陈圭德的演讲题目是“中国转向欧洲社会主义民主可能的道路和转变方式“。政论家凌峰谈了“陈水扁的中间论和两岸危机”。还有自由亚洲电台的记者梁冬、六四学生领袖王丹和维吾尔族代表奥麻.卡拿特(Omar Kanat) 等。
  杨建利的太太傅湘到会感谢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傅湘说,杨建利被捕已六个月,目前毫无音讯。她和家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建利这次回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在他出发的前一天还在冷静地准备资料,以防自己不能及时回来的情况下,其他人能继续把基金会的工作做下去。◇

四川教授语出惊人﹕CHINA一词原指成都

  (大纪元讯)四川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刘兴诗称:“CHINA” 一词不仅源于丝绸,古时西土各国认定的 “ CHINA”所在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刘兴诗教授出示了载有论文“CHINA 释义新探”的杂志“四川文物”,在这篇发表于一九九九年的论文里,刘教授详细论述了考证的经过和结论。“CHINA”意指“丝国”,刘教授说,中国最早的名声是从南方丝绸之路传到印度,再辗转传到包括希腊、罗马在内的西土各国的,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有“ CHINA”和“CINA”二词,而“CINA” 比“CH INA”出现得更早。“CHINA”这个读音传至古波斯为 “CHINISTAN”,古叙利亚称为“TZIN ISTHAN”,其字根均源自 “CHI”、“CHINA”和“CINA”, 即“丝国”之义。
  刘教授考证出,古希腊学者托勒密曾这样描述“丝国”:“四周有山绕之,境内二大川,几贯流全境。”“丝国”就是古蜀国根据三星堆出土文物佐证,刘教授得出惊人结论,“CH INA”即古时西土各国所认定的“丝国”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
  刘教授说,古蜀国丝织发达,位于南方丝路起点,古籍中“天空不常见云”也和当时的蜀中气候相似。◇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