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法语文化的特殊性不复存在!”以至少一○三亿美元买下美国网络公司(USA Networks)娱乐部门后,法国威望迪(Vivendi)企业的董事长梅西耶在纽约正式宣判了法语文化的死刑。
梅西耶的语出惊人,快速传回了大西洋岸另一边的法国,犹如恶耗般的震惊了电影界,也触怒了政治界,“数典忘祖”、“卖国贼”、“叛国”的批判严厉而激动,连教育部长贾克朗都出面发言,法国不应该被某个私人集团吓倒。
这个深深伤害法国民族自尊心的惊叹句,使得举国愤怒指责梅西耶“商人无祖国”的资本家狂妄,“文化不是商品”的概念立即成为议论焦点,美国好莱坞文化的速食性连带遭到池鱼之殃,但最终都指向美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强调“人们现今生活在一个趋向于统一所有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时期,尤其是在美国模式影响下的统一”﹔因此,法国必须投身反对世界被千篇一律化和标准模式化的斗争中,以维护文化创作的多样性。
虽然在法国政界无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威望迪集团的环球事业让法国政府不敢轻易忽视梅西耶的强势实力及其发言的杀伤力。有一四九年历史的威望迪集团从公营事业出发,在经营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及制造业后,随着时代递变迅速扩展业务为电信、能源、运输、建筑、视听等领域,并成为法国最大书商、上网服务供应商;尤其,梅西耶在一九九六年进行一场豪赌,将没没无闻的供水公司打造成通讯和媒体公司,在综合媒体内容和传播途径方面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尝试。
去年威望迪与旗下的付费电视第四台(CanalPlus)以及加拿大的饮料暨娱乐巨擘西格兰集团(Seagram)的合并案创造出一个规模庞大的媒体巨人,此举将把西格兰的影片制作与音乐事业,与威望迪的欧洲有线电视、卫星以及网际网路传送系统互相结合,成立总部位在巴黎的威望迪环球新集团,企图借此进攻美国市场,并且填补它在音乐市场上的不足,十二月买下美国网络公司的娱乐部门,则是为该公司制作的影片与电视节目找到在美国的销售管道。这个跨国媒体集团,仅次于该领域的领导者美国线上-时代华纳,紧居两者之后的媒体巨擘,还有梅铎的纽斯集团,以及德国的Bertelsmann。
所以,当梅西耶口出诳语时,法国电影界人人自危,因为这表示梅西耶已接受好莱坞的哲学,要向法国政府复杂的电影资金补助系统宣战,因为法国法律规定,电视必须要投资电影工业,电影票价中的百分之十一是资助法国电影。威望迪目前拥有第四台四九%的持股,这个付费的频道集中在电影和运动节目,为了法国电影,它不仅有义务平衡美国好莱坞电影,还必须多花一亿四千万的预算在购买和投资法国的电影市场,在法国电影工业中占有三分之一的投资额,第四台因此可说是法国电影工业的核心。
因此,当梅西耶说出“法语文化的特殊性不复存在!”时,就法国而言,他不只向美国撒旦缴械投降,也忘记了法国自九○年代以来,在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谈判中一再以“文化不应该沦为一种商品”的概念,来对抗美国强大的商品文化威胁。
为了反驳梅西耶,媒体和政治人物都纷纷提出欧洲和法国抵抗美国文化的证据。追溯自一九二○年代起,欧洲国家就尝试以严格的立法来抵抗美国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一九四六年类似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电影工业就已经被列入特殊协定,所以从八○年代密特朗到九○年代席哈克执政,无论左派或是右派,在文化政策理念上几乎是贯彻一致,文化不是商品的基本想法支撑法国在国际谈判中扮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角色。
不过,在这场文化尊严论战中,法国人也反省自我的“错误”:如果法国觉得自己变得脆弱并且害怕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受到威胁,主要缘于她过去对此掉以轻心。或是骄傲或是无意识,法国自以为文化遗产丰富历久不衰,忽略了由于工业化生产和分工方法所产生影响到文化与艺术的危险,例如,法国在一个多世纪前发明了电影,但是在三○、四○年代,法国视电影为一种处于经济领域边缘的娱乐活动,而就在这个时期,美国建造了好莱坞以及庞大的视听工业基地。
(中时电子报 2002-01-08)(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