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1月31日讯】这一期的“天下杂志”,以荷兰与台湾作比较,读后让人感慨良多。
面积只比台湾大一点点的荷兰,位处欧洲列强的中心,缺乏天然资源,甚至必须与海争地,与大自然搏斗。荷兰曾经走过经济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惨淡岁月,如今,它却是全世界第七大贸易国、第八大出口国,竞争力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五,去年更被“经济学人”选为未来五年最适合经商的国家。
放眼国际、务实乐观、妥协容忍,是造就了今天“荷兰奇迹”的主要原因。
荷兰人开车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出国”了,无怪乎荷兰人大多具有多国语言能力。每天早上通勤的上班族在捷运上人手一份早报,头版几乎都是国际新闻,让荷兰人对欧洲邻居的一举一动,以及国际政经变化了若指掌,这就是荷兰人的国际观,也是他们与世界接轨的资产。
荷兰人了解自己的实力和优势,清楚自己的定位,即使先天体质不良,仍然能够成为欧洲大陆交通与资源流通的主要枢纽。不好高骛远、不怨天尤人、乐观进取、自得其乐,这就是荷兰人的成功哲学。
延续欧陆多党竞争的政治特色,多年来荷兰始终没有一个能够过半执政的政党,但是荷兰人却能够摆脱多元政治竞争的困境,维持稳定进步的政治环境。政治学者将这种独特的现象称为“协和式的民主”,因为重视妥协、共生和容忍,让荷兰人没有化解不了的难题,没有克服不了的挑战。
从很多角度来看,台湾几乎就是荷兰的翻版。
走过二次大战后重建的困顿,历经数度全球金融危机,台湾创造举世称羡的经济奇迹。早年台湾中小企业拎着手提箱,闯遍全球各地的打拼精神,是台湾经济发展最大的后盾。可以这么说,台湾人民很早就体会到作为一个海洋国家的特质,所以台湾必须走出去。
随着经济自由化的进步,政治民主化的开展支撑着过去二十年来台湾演变的主轴。从威权体制的解体到今天的政党轮替和政权和平转移,台湾的民主政治奇迹更是教全世界刮目相看。但也正因为如此,台湾的资产大多耗费在内部的发展,有些时候甚至过度自我膨胀,或是被国内泛政治化的纷乱与社会八卦掩饰,而忽略了台湾在国际地缘政治版图已经出现重大变化,这正是政府、也是整个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严肃课题。
全球经济周期性的波动本来就很自然,在目前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拼经济已经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期待。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有没有诚意寻求团结、有没有认真自我定位。
阿扁相信,一个国家人民的特质,决定这个国家的前途。加入WTO,已经让台湾站稳了与世界交往的地位。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荷兰就是台湾的一面镜子,阿扁有决心,但也要靠大家卷起袖子来帮忙。我们要让世界知道,台湾很小,志气却很大。
陈水扁 2002.01.31
──原载《阿扁总统电子报 第十六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