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1月23日讯】著名的河姆渡文化又有新发现。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附近的田螺山一带最近出土了一批夹炭黑陶片、动物骨骼、木板等文物。专家认为,这批文物的出土,再一次佐证了河姆渡文化在长江下游浙东地区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据新华社报道,2001年底,田螺山附近的一家工厂要打两口井。当挖掘至离地面3米左右深时,挖出一块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的平整木板,有明显石器加工痕迹。同时有大量各种动物骨骼出土,据初步鉴定有水牛肩胛骨、亚洲象膝关节骨、梅花鹿骨等(专家早就考证7000年前的河姆渡一带古生态环境与今日云南西双版纳一带生态环境极其相似)。另有40多件夹炭黑陶片,器形有釜、罐、盘、钵等。个别陶片表面有拍印的绳纹、刻画的几何纹等纹饰。这些陶片与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陶片如出一辙。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认为﹕仅仅在两口井5平方米、深3米的区域内,就出土了这么多文物,可以推测这里文物堆积比较丰富,遗址保存相当完好,3米深以下可能还有更多、年代更早的文物存在。目前,这批文物已收藏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待条件成熟后,正式考古发掘。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冬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以来,在浙东一带相继发现了鲻山遗址、鲞架山遗址、慈湖遗址、小东门遗址、塔山遗址、名山后遗址、前溪湖遗址、舟山白泉遗址等,各遗址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之间。专家称,田螺山遗址距今约6500年,在河姆渡早期文化研究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