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与养生

秋天养生不仅养收 中医教人实作方法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气: 6775
【字号】    
   标签: tags: , ,

金秋飒爽!白露节气过后,炎热天气明显转凉,很是怡人,此时节却也是万物即将衰黄、凋落的转折点,触景容易让人伤情。在这样的秋天时节,如何养生呢?

现代西方医学的保健,以生活作息、饮食和运动为基础,华夏养生宝典《黄帝内经》则揭示给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原则。养生在于学习天地阴阳消长变化与平衡的自然法则,落实到生活中作息、饮食和运动各个方面,还有内在精神层面的调节。秋天养生的自然法则就是养收、滋阴,中医告诉人具体实作的方法:

一、秋天保健  养收滋阴

秋天是秋收的季节,而人体的气血也是从夏天的外放转为往内部走的季节,所以人体养生也要养收、滋阴。养收如秋收,处在准备休养的状态,不让身心神劳累、津液耗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二、起居有规律  早卧早起

秋季里,白日渐渐缩短,一过了秋分黑夜就比白日长了。“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晚上十点左右卧床休息,早上太阳升起于地平线时起床,让身心节奏和天地节气同步。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教导人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三、秋天养生饮食重点

秋天养生的饮食和食补,中医建议掌握降火去燥滋阴润肺、补正防风和开心防郁等几个重点。

1、降火去燥滋阴润肺:

秋天五行属金,金气属白,通于人体五脏的肺脏。中医讲肺的系统概念是主宰人体皮毛、呼吸,又与大肠相表里。秋气燥,容易伤到肺气管、口鼻黏膜和皮肤,导致过度干燥现象,故而,秋天养生要首重养肺润燥,外在功夫做到防干保湿,养护身体内部要滋阴补水。

肝、心、脾、肺、肾五脏对应五色、五行。彼此有相生相克的关系。(Shutterstock/大纪元制图)
肝、心、脾、肺、肾五脏对应五色、五行。彼此有相生相克的关系。(Shutterstock/大纪元制图)

中医师推荐秋天养肺润燥滋阴的食物,以白色食物最上选;辅以酸味食物收敛肺气。秋天可以多吃白色和微带酸味的蔬果、食物。同时,少吃辛味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等,以免伤害肺气。

维康中医诊所所长黄志远中医师精心推荐以下“五白”蔬果:

百合:润肺止渴除心烦。

山药:也称为神仙之食,久服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水梨:梨是秋天盛产的水果,含水量很多,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也有天然矿泉水的美称,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一般作水果吃就有滋阴润肺的功效,虚寒体质的人就少吃一些,若加蜂蜜、百合等一起吃,有加成效果。寒咳的人不宜生吃梨,可以隔水蒸过,放电锅中蒸炖也行。

白木耳:也称银耳,有“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的称号,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白木耳很适合加上枸杞一起食用,也是有加成效果。

银耳莲子汤。先将银耳、莲子打碎再熬煮的银耳莲子汤,加上枸杞或红枣,更有益老人食补。(林秀霞/大纪元)

莲藕:俗话说“秋藕最补人”,秋天的莲藕具有收缩血管、凉血止血的功能。简单作法,打成鲜藕汁加上蜂蜜饮用,或是煮熟的莲藕,用油醋拌一拌食用。

此外,豆浆、白芝麻、甘蔗、糯米、川贝,还有枸杞、桂圆等等,也是养肺润燥的好食物。但是白色食物多偏寒凉,体质偏虚寒的人要斟酌,依照自己的体质,调整进食的数量。

2、补正防风:

秋风起让鼻黏膜干燥、喉咙痒,容意造成气喘、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症状。在平时补足身体的正气,可以提高抗病的免疫力。秋天怎么补正气、防风寒?中医有“春升补、夏清补、长夏淡补、秋平补、冬温补”的主张。秋天养正气在于平补,可以选择温性、补元气的食物,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乌骨鸡、鱼肉、豆浆等等,来补体内正气。

乌骨鸡很适合当药膳。(曾汉东/大纪元)

《本草纲目》说,鸡甘、温、无毒。鸡肉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鸡有很多种,公鸡补阳气,母鸡滋阴,乌鸡肉养心安神、滋阴润肤,适合秋天平补。鸡脚也含有胶质可以润燥。此外,鱼肉中含的可溶性胶质比肉类多很多,适合老老小小润燥养正气食用(小心鱼刺即可)。

补正防风的食疗,可以利用上述秋天当令白色果蔬、蛋白质丰富的食材,再加上一般滋阴益气的中药材,比如沙参、西洋参、枸杞、桑葚、红枣等,组合做成适合自己口味的食补方。比如:炖参鸡枸杞汤(体质偏热的人不宜用人参)、莲子枸杞乌鸡汤、山药莲子鱼汤、百合红萝卜鱼汤、百合莲藕排骨汤、川贝炖雪梨、银耳麦芽糖豆浆、百合莲子银耳红豆糯米粥等等,只要适合自己的体质即可。

养生山药乌骨鸡汤(新唐人电视台提供)

义守大学的蔡金川教授有一个“润肺补气方”,适合一般体质的人在秋天补正气。“润肺补气方”药材是等分量的麦门冬、黄耆、枸杞、菊花、红枣,再加上十分之一的山茱萸、五味子。这个处方可以补元气,同时保护肺气管,不会太燥也不会太凉。

3、开心解郁:

《黄帝内经》说秋天“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就是说秋风飒飒带着刑杀之气,让万物衰败凋落。天地间草木树叶变色,气氛萧瑟,加上日照变少,使人血液中调节情绪的荷尔蒙分泌减少,就容易使人感伤忧郁生出悲伤思绪。因而开心解郁是秋天养生的重要课题。

对应秋郁纾解情绪,中医提供一方“玫瑰枸杞葚圆”茶饮,可以生津解渴,满足舌头;行气解郁,顾好心头。用以下四种材料(选择有机栽培的较好,没有农药残余),以热开水冲泡,作成茶饮。

“玫瑰枸杞葚圆”茶饮材料:玫瑰花苞,行气解郁;枸杞,明目;桑葚,滋阴养血,生津润肠;桂圆,养气安神。

四、放下得失  消郁解闷

除了身体的食补,精神的调节、修养对养生来说最是关键。保持心神平静宁和,为而无求成、成而不居功,淡泊面对人生旅程的顺逆,那么就能缓解肃杀之气。有实验证实一些有效的增强正能量的作法,例如打坐,或是欣赏优雅的神韵音乐、古典音乐,能舒缓心神,让人平静宁和,并且增强免疫力和正能量。此外,怀抱善心善念对人事物,能量也很强大。

2018年10月13日下午,FAC教育服务公司总裁兼学校心理专家Francis Colosi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欣赏神韵交响乐团的演出。他表示神韵音乐宁静祥和,触动人的情感。(新唐人电视台提供)

学习佛家的智慧,放下得失之心让人身心安宁、豁达,心境安宁了,肺气自然也就清净了,外邪就不容易侵犯,就是《黄帝内经》所谓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身心从容平静,和秋天养收的规律合奏同步,能减缓秋肃之气对人身心的伤害,保持身心健康,减缓衰老的速度,让生命在秋天焕发烁烁光彩!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所谓秋燥,是因为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有虚火,而出现喉咙肿痛、脸上长痘等上火症状。虽是夏秋之交,早晚较凉,然而,此时体内还存有湿气,养生必须兼顾祛湿、防燥,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都如隔山打牛。专家推荐,家常中一粥一汤加上3种瓜,就是最好的养生料理。
  • 当 一个人没有病痛,会认为健康是必然的,不会知道健康的重要;只有失去健康的人,才真正了解健康的可贵。许多人想用金钱换取健康,只可惜万万不能。健康不只是个人的事,一个人的健康关系到全家的幸福。健康是财富买不到的,但是拥有健康可以“不吃药、不花钱”,那要如何做到呢?
  • “秋分过后气温变,一场秋雨一场寒。清润温补养肠胃,莫贪寒凉与肥甘。”这首打油诗道出了秋分时节的天气变化和养生须知。
  • 依照节气9月23日是秋分、10月8日是寒露、10月23日霜降,天气逐渐转凉,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