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之盟

康熙皇帝“苍龙教子”砚 传雍正承大统

作者:飞鸿踏雪

清 康熙 松花石苍龙教子砚赐雍亲王 。砚台背面隽刻行书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41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多少人曾经有过一份永难忘怀的心情,在心田上铭记着那份情怀,刻骨铭心啊!如果把这份情怀铭刻在大地之骨──玉之上,真是恰如其状的“刻骨铭心”!

清朝的圣祖康熙皇帝就遗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印记。

清朝的皇位传承,传贤能不必传嫡长。清圣祖康熙皇帝遗诏传位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的内容有没有被窜改?常见一些小道消息众说纷纭。一些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上的戏码,也常常聚焦在这作文章。转到清宫的文物宝库,我们可以发现一方康熙皇帝赐给皇儿胤禛的砚台。来看看这方苍龙教子砚流露了康熙皇帝什么心情?对皇子胤禛有何期待?

苍龙教子砚

这方“松花石苍龙教子砚”是一方略成长方形的不规则绿色石砚,厚度是3公分,长17.9公分,宽14.2公分。全砚通体有深深浅浅的绿色天然横纹。砚面周缘起棱,其内陷下一圈就是墨池。

砚纹象征

松花石苍龙教子砚。(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这方砚台面上刻着一条苍龙翻腾于如波、如涛的云海之中,波涛漥下为池,池内嵌一褐红色龙珠。苍龙在右方,随着龙的眼光往左下方看去,一条小龙昂首仰望着巨龙。这石刻的纹样寓意“苍龙教子”。俗话说“望子成龙”,父母对儿女的期待就像这方苍龙教子砚所流露的一样吧。苍龙更是尊贵的化身,在这方砚台中,苍龙是康熙皇帝的表征,小龙就是胤禛。苍龙,一位九五至尊、如飞龙在天的皇父,期待皇儿成器的心情跃然玉石之上。

砚台背面有“五云”、“体元主人”、“康熙宸翰”等印章,左下角铭刻“赐胤禛”。从这些印记,明白传达了这样的讯息:这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儿胤禛的宝物。

在石砚的背面,匀净带着坚毅的书铭,镌出康熙教皇子胤禛的内容:“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康熙期勉胤禛“坚”毅如石、洁“净”如水!以玉石砚来示现坚与净,恰如其心。

康熙 苍龙教子砚铭文。(图取自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天工宝物》,飞鸿踏雪翻拍/大纪元)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记载,康熙皇帝曾经面谕大臣们说在自己身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令尔等永享太平。”康熙所期勉的“一拳之石取其坚”的胤禛,和他所寄望的“坚固可托之人”,就正是同一人──和硕雍亲王,后来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戎装像。(公有领域)

松花石上刻骨铭心

这方“松花石苍龙教子砚”的质地匀净温润,透出风清月朗的高洁质感,反映了高洁的品格。松花石在地壳中经过了亿万年的孕育而成,也叫“松花玉”,美石的名称传达了“松之劲节”、“玉之贞德”的讯息。松花石的这些天赋,这些特质,宛然呼应了康熙皇帝对胤禛的期勉。

胤禛性格非常至诚纯孝、好学,只是比较急躁。他从小博览、研读史册,不孜不倦,刻苦勤奋,“耽书史,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后来他掌纲主政时,评骘人材,烛照如神。而且他文武兼备,精于骑射、兵器之术,洞悉各种用兵的韬略机宜,在文治武功上都有成就。

“宵衣旰食”的皇帝

雍正皇帝追崇圣祖康熙的仁政,“体圣祖之心以为心,法圣祖之政以为政”。他早晚都在养心殿理政办公,养心殿有一匾额──“戒急用忍”,就是康熙皇帝对他仁慈的教诲。他不忘先皇的期勉“戒急用忍”,用以督促自己。

在养心殿西暖阁,雍正皇帝亲题匾额“勤政亲贤”、对联“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1] 其中展现勤政亲贤的理念。看看他如何勤政爱民?如何竭尽“宵衣旰食之劳”当皇帝?以满族习俗,大清皇帝每天只吃两顿正餐,晚上5-7点的时间只吃点心,而雍正皇帝经常批阅奏折到深夜,清晨5点起身,每晚只睡4个小时。现存的雍正朝奏折有4万多件,雍正在位13年,经他亲笔硃批的文字高达一千万字以上。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雍正皇帝亲题匾额“勤政亲贤”和对联。(PIERRE ANDRE LECLERCQ/Wikimedia Commons)

雍正皇帝有一首《花下偶成》的诗,映现他夜里独自一人批阅奏折的身影:“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在他的廉政善化之下,各地“风俗移易,吏治澄清”,物阜民丰。这位坚毅廉洁的“忧勤之圣”,没有辜负先皇对他“一勺之水取其净”的期待。

康熙传统 雍正克承大统

松花石产于中国大陆的东北长白山区松花江流域,这里正是满族的故乡;松花石产量稀少,色泽丰富、质地细腻、没有毒性,常被用来雕刻砚台,也是工艺品和建筑装饰的优良玉石,民间赋予松花石“镇宅之宝”的特性。松花石传递了满族祖先的美德,又具有“镇宅之宝”的色彩,从这两方面来看,这方苍龙教子宝砚,宛然承载着“传统”的义涵!

真实历史又是如何呢?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内有清圣祖遗诏,其中对于皇位传统继承的安排,康熙皇帝这样说:“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后人从苍龙教子砚中,明明白白看到康熙皇帝对胤禛的期勉和期待,其刻“骨”(玉石)铭心的真情流露,和康熙皇帝最后的遗诏是完全契合的。“赐胤禛”的苍龙教子砚,宛然是圣君“金玉之盟”的展现,留给后人说史迹。

注[1]

这副对联出自唐代大学士张蕴古上陈唐太宗的《大宝箴》:“圣人……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人。”雍正把最后两句改写了。

参考资料: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
《天工宝物》,国立故宫博物院,2006年4月出版。
《全唐文.卷0154 》张蕴古.〈大宝箴〉
《清朝内阁大库档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物。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天价的“北宋汝窑青瓷”中感受、享受古人的“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艺术触动,同时在瓶底诗句和刻字中,人们还可以找看皇帝和贵妃的爱情故事。几件“北宋汝窑青瓷”底部留有“奉华”两字……
  • 从毛公鼎认识汉字:金文能纪录了不少早期的象形字,许多研究者,将毛公鼎铭文作为金文的代表。钟鼎金文保存长久,从金文中可以相当程度地对照出楷书文字和上古文字的差异,具有文化史观深刻的意义。
  • “赏新年珍玩 过个富贵风雅年”系列的导览,精选了八件祥瑞的年俗摆饰珍玩,为读者带来喜气,伴君过个富贵风雅年!迎瑞接福!这是第二篇的二件:宋代紫端太平有象砚、清代太平有象四方瓶。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 古代帝王称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来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说是人间掌握了权力之人用来树立自己地位的“说词”吗?还是真有天命并以“吉兆”加持示现呢?
  • 东汉光武帝刘秀九岁丧父,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他身长七尺三寸,仪表堂堂,美眉须,鼻梁高挺鼻准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隐隐隆起的日角,显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简朴勤勉,喜爱耕稼农事,对家人重情重义,从来没有想过在政治上出人头地。这样一个勤朴宽厚温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样当上中兴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师回朝,唐高祖为儿子举行庆功宴。喝到酒酣之处,本是喜庆的场面,高祖的脸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云。
  • 齐王逃回长安后,唐高祖李渊第一时间得知了刘武周进犯的实力,误以为唐军不敌武周大军,于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联合助剿吕崇茂,同时发出一道敕令,命关中守将,严行堵御,所有河东一带,暂行弃置。
  • 隋朝末年,刘武周割据一方,自称皇帝,定国号大汉,是大唐的一大劲敌。刘武周为与大唐争雄,屡次进攻幷州。齐王李元吉作战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渊便给齐王添了一个行军总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练达的裴寂,能帮着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败涂地,反而使唐军失去了晋州以北的全部城镇。
  • 说唐高祖即已定都长安,但天下还未一统,群雄割据地方。李渊称帝,传檄天下。长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标。陇西薛举想趁着李渊帝位还没坐稳,就趁机出兵,攻打长安。薛举雄踞陇西,拥兵十几万,声势颇为强盛,是李唐的一大劲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