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 计算器官网-双色球 计算器开户-双色球 计算器注册
皇帝身边的贤人

他与皇帝赌棋 赢得华山永不赋税

预知天下盛衰的陈抟
文/宗家秀
如今的华山还留有当年陈抟与赵匡胤的“下棋亭”。(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8634
【字号】    
   标签: tags: , , ,

他路遇一妇人挑着担子,四处避难,担子的篮子两头分别坐着两个小兄弟,就笑眯眯吟诗道:“莫道当今无太子,一担挑起两君王。”

后来,这篮子里的小男孩,一个成了宋太祖,一个成了宋太宗。

分家财 辞朝官

陈抟,生年难考,字图南,自号扶摇,又号“希夷先生”,唐末宋初毫州真源人(今安徽亳州)。

陈抟的出生是个谜,毫州一带传说陈抟诞生于荷花之中。五六岁时,陈抟还不会说话,一次,他在涡水岸边玩,有一青衣女子出现在他面前,赠他书一册、诗一首,陈抟突然就心窍慧开,开口说话了。此后无书不读,尤喜易经,看一遍便能记诵。

成年之后,陈抟父母亡故,他将家产悉数分给乡亲外人,自己不留一文财产,随青衣女子进华山隐居修道去了。后来练就道家修炼之术,学会一种酣睡不醒的睡功,可以睡上数月不起。

陈抟声名远播,唐明宗诏他进宫,许他高官,赐他三位美女。

陈抟入宫,不沾女色,每日就是饮酒酣睡。他说:“赵国名姬、汉庭淑女,行尤婉美,身本良家,一入深宫,久膺富贵。昔居天上,今落人间,臣不敢纳于私家……臣性如麋鹿,迹若萍蓬。”不久他就离开了皇宫。临行前,他留诗曰:“处士不生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

虽隐居山野,陈抟对天下大事却了然于胸。对五代之乱,他时常蹙眉。后周周世宗也听闻陈抟大名,956年,周世宗命华州知州专程护送陈抟进京,让他在皇宫里住了一月之久,询问他点石成金的炼丹术。

陈抟不客气地说:“您身为四海之主,应以国家安定、百姓冷暖为忧,怎么对黄白之术感兴趣呢?”周世宗倒也大度,并不介意陈抟的口气,反而封他为谏议大夫。

陈抟坚决不应。向世宗进献“睡歌”一首:“臣爱睡, 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周世宗于是赐他锦帛茶品,让他还山修道,赐号白云先生。

《南陵无双谱》中的陈抟画像。(公有领域)

预言宋兴 顺天助宋

宋太祖、太宗小的时候,天下大乱,太祖的母亲挑着担子,四处避难,担子两头的篮子里分别坐着太祖小兄弟俩。

路遇陈抟,陈抟捻须,笑眯眯吟起诗道:“莫道当今无太子,一担挑起两君王。”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日,陈抟正乘驴游览华阴市,闻讯后大喜,高兴得从驴背上掉下来,大笑道:“天下自此可以安定了啊!”

古时大德贤者,在朝则为直臣谋士,在野则多是高士达人。陈抟曾面镜自语:“非仙即帝也。”他游历四方,神隐其身,能预知天下盛衰之事,顺天意而推其志。

太平兴国初(976年),太宗诏陈抟,询问可否征伐河东,陈抟不答。后太宗征伐失败。三年后,太宗又把他从华山诏来,陈抟说:“河东之事,今可矣。”后果然取胜。

太平兴国九年,太宗再诏陈抟入宫,并派宰相宋琪向陈抟讨教,可否用道术神通辅佐朝政。

陈抟回答:“臣没有什么功能,只是养生之道罢了。假如大白天,山中隐士都飞升起来,对治国有什么好处呢?”“今圣上博达古今,仁圣治乱,君臣协力同德,这也是勤行修道啊。”太宗听后大悦。

太宗邀他在朝中为官,陈抟一再婉拒,不愿用道术干政,只给太宗留下四个字:“远近轻重。”太宗不明,陈抟解释说:“远招贤士,近去奸佞,轻赋万民,重赏三军。”太宗为陈抟赐号希夷先生。

宋太宗一度为皇储之事犹豫不决,知陈抟精于相面术,便想诏他来问个究竟。陈抟没有去见宋太宗,只是回奏说:“有一次,臣路过寿王府前,有二人坐于府前,臣观察他们的面相,将来官至将相。臣得知二人是寿王左右的人。”

宋太宗听后大喜,立寿王为储君,后寿王继位,是为真宗。陈抟羽化后,真宗一度巡幸华山,褒扬陈抟的神迹。

陈抟是知名道教人士,常被视为神仙。图为《陈抟望气》。(公有领域)

自古华山不上税

陈抟最为传奇的故事之一,是他与赵匡胤的一场棋局。当时,赵匡胤仍是后周柴荣手下倚重的大将,他天生神力、勇武无双,兵法韬略无所不通。

一次,赵匡胤因事路过华山,陈抟心有所感,知未来天子将从此路过,便想以奕棋的方式与之结缘。他装扮成一卖桃老汉,挑着桃筐拦在路口。

又饥又渴的赵匡胤,见两筐鲜桃,狼吞虎咽就吃起来。但囊中羞涩,吃罢桃,又付不出钱来,只羞得满脸通红。陈抟说:“没钱不要紧,你陪我下一盘棋,赢了,就免你桃钱。”

赵匡胤善下棋,一听就答应了。头一局,赵匡胤赢了,要和陈抟下第二局,陈抟说:“要是这盘你输了,怎么办?”赵匡胤说:“我将手中这盘龙棍归于你。”

没想到,第二盘开局没几步,赵匡胤就输了。陈抟拿了盘龙棍起身就走,赵匡胤疾步追上,口中大喊:“再来一盘!”

直至华山东峰下棋亭前,陈抟止步说:“再来三盘,这次如果你输了,该如何是好?”赵匡胤一股豪气,脱口而出:“我赌华山!”

陈抟要他立文约为证。赵匡胤写下字约。二人连下三盘,赵匡胤连输三盘。陈抟将棋盘推到一边,高兴地说:“华山真属我道家了?谢主龙恩!”

华山。(fotolia)

陈抟突然行起君臣之礼,赵匡胤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应对。陈抟说:“壮士定为九五之尊,日后便知。”更为神奇的是,陈抟将太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之事都在棋局中向赵匡胤一一点化。

赵匡胤称帝后,如约将华山赐给陈抟,并下旨华山永不交赋税。民间有“自古华山不上税”一说,便来原于此。

此事正史未有记载,但明以后的正统文人、进士、朝官皆有撰文记述。如今的华山还留有当年陈抟与赵匡胤的下棋的遗址——“下棋亭”。而陈抟一生的道学成就,也多在华山隐居时得来,后世奉陈抟为河图洛书太极图学派的鼻祖。

正史记载,989年夏历七月二十二日,陈抟羽化于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的石屋内,寿118岁,另有史料记载,陈抟寿180岁或200岁。

参考资料:

《宋史‧陈抟传》
1. 张辂《太华希夷志》
2.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3. 魏泰《东轩笔录》
4. 张舜民《画墁录》
5. 释文莹《玉壶清话》
6. 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
7. 王称《东都事略》
8.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
9. 张维新辑《华岳全集‧陈抟梦松》

点阅【皇帝身边的贤人】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拦住皇帝马车,将马缰绕在腰间,噗通跪于马前:“陛下今天就请从老臣身上踏过去,臣愿意一死换得皇上纳谏。”
  •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改变了世界面貌。图为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所绘水彩图画册《中国造纸艺术》(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归整刀纸的场景。(公有领域)
    一生经历四帝二后,位列九卿,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面貌,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他名列第七。
  • 图为宋濂画像,据清上官周《晚笑堂画传》摹绘。(公有领域)
    纨绔子弟们佩刀挂玉、华衣丽服,他一点都不羡慕,虽贫困,他却总是面有喜色。有人很奇怪,他说:我心中有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享用不如人,得到了我高兴,失去了我也高兴,我还有什么忧虑啊!
  • 徽宗宣和年间,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贼”把持,何栗弹劾王黼,屡屡得罪权贵,一度被罢黜,后被钦宗召回,为相辅政。图为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公有领域)
    徽宗宣和年间,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贼”把持,何栗弹劾王黼,屡屡得罪权贵,一度被罢黜,后被钦宗召回,为相辅政。面对国破君虏,他无力回天,绝食而亡。死前他曾对金兵说:“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我不考虑家室,但我双亲年老,我死后请不要马上告诉他们。”他辞世的时候,只有39岁。
  • 日本市町时代狩野正信绘《西王母与东方朔图》(局部)。(公有领域)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他非常有才华,是西汉文学家,其赋体散文《答客难》开了赋体文学的新领域,他也是影响后世的术数家。
  • 陈宝琛(右)与溥仪(中)、朱益籓合影。(公有领域)
    上个世纪30年代去世的陈宝琛,高寿至88岁。作为满清遗老和末代帝师,他和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他的学生不只是溥仪,民国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既是他的学生,又是他的朋友。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清代女学兴盛,才媛辈出,官眷闺秀的交游聚会,往往充满了儒雅和诗意。出身湖阳世家的恽珠,才思敏捷,少女时期的诗作《锦鸡诗》,独具娴静高华的气质,而且流露出化凡禽为神鸟的超凡脱俗的志向。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为梅花作诗,偏要说:“一枝留待晚春开。”沦落风尘的她,却因为这句诗,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华遇见人生伴侣。从此,二人诗画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话。
  • 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他一生画了三百多幅壁画,并有近一百幅卷轴画被皇宫收藏。民间画工称他为“画祖”,史称“画圣吴道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