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9年02月10日讯】(英文大纪元记者LORRAINE FERRIER报导、亦凡编译)1805年,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打赢著名的奥斯特里兹战役(Battle of Austerlitz)后,他向士兵们承诺建造多座“胜利之门”。
拿破仑下令建造的第一座拱门即是巴黎著名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凯旋门于1806年8月15日动土,那天也正是拿破仑的生日。
身为古代艺术的崇拜者,拿破仑要求建筑师查尔格林(Jean-François-Thérèse Chalgrin)从古典建筑中吸取灵感。查尔格林因此以公元81年的古罗马建筑“提图斯凯旋门”(Arch of Titus)作为创作原型,但他所建造的凯旋门没有圆柱。

与传统凯旋门只描绘军事胜利不同,这座宽164英尺(约44.5公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大拱门上同时展现了王家生活与战争场景。在上方处,带状装饰环绕着整个拱门,其东面正对香榭丽舍大道,在拿破仑时代,它正对杜乐丽花园(Tuileries)与王宫(王宫于1871年遭巴黎公社摧毁)。东面的带状雕刻描绘了法国军队出征的英姿,而西面则刻上光荣凯旋的场景。

在拱门四根支柱的基座上,各展示了历史性场景的雕塑。最著名的即是法国雕塑家吕德(François Rude)创作的《1792年志愿军的出征》(Departure of the Volunteers of 1792),它通常被称为《马赛曲》(La Marseillaise),与法国国歌同名。

《马赛曲》记录了20万法国志愿军为保卫社稷出征。这些志愿兵及法国民众在雕塑中或裸体或平民装束,有老也有少,但团结一心保家卫国。雕像中长着翅膀的女子即是自由女神,鼓舞着人民为国家战斗。
雕塑家柯尔托(Jean-Pierre Cortot)《拿破仑的胜利》(Triumph of Napoleon)一作,庆祝《维也纳条约》(又名《美泉宫条约》,1809年法国与奥地利签订的停战条约)的签订。

画面中,拿破仑身穿礼袍,傲然的站在中央,胜利女神,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Victoria)一手持棕榈枝,一手为他戴上桂冠。名誉女神徘徊于上,以手中的号角宣告拿破仑的胜利。这个主题古代没有,而是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名誉女神的另一只手持着战斗权杖,帝国鹰伫立其上,象征拿破仑的军队投入战场。
这组雕刻终于西面、雕塑家艾戴克斯(Antoine Etex)《1814年的抵抗》(Resistance of 1814)及《1815年的和平》(Peace of 1815)两件作品。

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Philippe I,1773-1850)将这座1836年竣工的凯旋门献给共和国及帝国的军队。

更多关于巴黎凯旋门的资料,详见凯旋门英文网站
http://www.paris-arc-de-triomphe.fr/en/
责任编辑: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