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克仁:大陆“双11”疯狂消费后的随想

人气 892

【大纪元2019年11月13日讯】大陆“双11”随着中国人散居世界,逐渐成为全球化的消费狂欢,尽管美中贸易战没有结束的征兆,中国经济增速也降至30年来的谷底,但仍然出现一串让人咋舌的纪录。

据陆媒报导,11月11日0时,阿里巴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开幕,仅用了96秒成交额就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总成交额达到2684亿元(约383亿美元),让阿里巴巴的销售额打破往年“双11”纪录。

在南加自营代购名牌包的朋友阿添告诉我,“双11”这一档,他的营业额是一百多万人民币;另一名做代购的朋友Lily说去年“双11”,她公司一天24小时内做了五千万人民币的营业额,今年老板目标是“破亿”。她从11月初就开始买买买,整个月忙得跟陀螺一样。

近年因美中贸易战等影响,许多小代购因外利润过低而无法继续经营,但对具规模的代购业者影响却不大。海外商品对中国消费者还是很有吸引力,因为无论是服饰、手提包,或营养品、巧克力,这些海外商品加上运费都比在中国国内购买更便宜。

中美打贸易战 中国人仍爱苹果

中共官媒《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在英文版宣称苹果(Apple)市值最近突破万亿美元,是因大中华区业务增长 ,暗示苹果若不帮助中国,就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中国人将拒买苹果商品。

然而“双11”后的数据显示,当天苹果的iPhone 11 Pro和Pro Max是最佳畅销产品,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因美中贸易战迁怒苹果。苹果总裁库克说:“那里没有低迷。 没有证据表明美国品牌的人气下降。”

物价飞涨 “双11”大量折扣吸引大量消费

也不少中国网民们认为,“双11”的钜额交易源于大量的折扣。中国物价飙涨,挂串猪肉在脖子上都可以拍成“炫富”视频上传抖音,说明小市民正缩衣节食。上海猪肉的市价高于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双11”的海量交易,也反映出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为了捡便宜在这一天大量消费。

“双11”的交易额某种程度上就像中共发布的经济成长数据,只是各种“造假”供应链里的一环,商家们为了数字好看,先调涨商品价钱,然后在“双11”打折,这种数据并没有太多指标性,反而像国王的新衣,等着消费者去拆穿。

观察“双11”当日相关企业的股票多半都下跌。在A股上市的“顺丰”跌2.07%、“圆通速递”则跌3.58%、“苏宁易”购跌3.25%;声称在天猫销售第一的小米,则在港股跌3.39%。

我并没有去查阅淘宝的营业额有多少来自海外,但今年淘宝专门设置了美国“双11”卖场,部分商品可在美国发货,24小时送达。但身边从中国淘宝购物的朋友很少,尽管价钱低廉,但多半担心品质不好而不敢下单。

自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大陆GDP放缓,刚公布的10月份外贸数据都下滑,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出现三年来最大跌幅,而消费增长几乎停止,楼市、汽车、手机销量大减,反而是2014年销量开始下跌的泡面、榨菜等销量开始大幅回升。

究其实,与中国民生用品、奶蛋肉类价格飙涨不无关系。民众开支增加,只好省吃俭用度日,房市、汽车等销售疲软,人们开始追求价廉物美的产品。

“双11”浮夸海量交易额背后,其实也说明了中国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信任感更高,以及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危机感。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欧美名牌商品可能都是“中国制造”。◇

责任编辑:孟文澜

相关新闻
乐活树林铁马行 双11在树同乐
全国电子第4季正式上线 抢攻双11商机
“双11”背后 快递包装垃圾成环境之灾
双11通关包裹 关务署:未实名报关不放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